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昨日表示,我國已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較為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基本做到了沒有一個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失學。
逐步破解“擇校熱”
昨日,袁貴仁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情況。他表示,未來將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通過均衡發展逐步破解“擇校熱”,緩解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事實上,目前教育部門已采取多項措施解決校際、城鄉和區域的教育水平差距。其中,擴大了“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規模,由北京等15個省市承擔,面向河南等中西部8省區招生,各協作計劃輸入省普通高考錄取率比2009年平均提高了9個百分點。2011年共有15萬人享受到了這一照顧。
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努力解決
袁貴仁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政策傾斜和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改善農村、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辦學條件,縮小城鄉教育發展差距。同時,教育部門還將強化規范管理,堅決治理中小學教輔材料散濫問題,有效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
袁貴仁指出,有關部門正在認真落實“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政策,努力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2011年,全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約79.2%,比2010年增長了12.7%。 (南方都市報記者 葛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