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電 渤海灣溢油事件發生至今已逾半年,承諾賠償受損者的康菲石油公司21日表示,仍在與中國地方政府、申請索賠的漁民溝通,了解對其造成的損失及其索賠數額;希望賠償成為迅速、簡單的訴訟替代方式,但尚不能制定具體時間表。
康菲石油公司亞太區總裁華德納21日在北京表示,康菲設立的賠償基金將遵守中國的法律、尊重中國的風俗習慣,參照國際標準操作,希望春節前賠償問題獲得重大進展。
今年6月,渤海灣蓬萊油田發生溢油事故,9月,發生溢油事故的油田作業方———康菲承諾設立渤海灣賠償基金和環境基金。但兩筆基金的規模、資金來源以及支付細節等信息,康菲一直沒有公布。
承諾賠償的康菲,未能阻止法律訴訟。河北、山東的漁民已相繼提起訴訟,稱溢油事件令其蒙受損失,康菲應作出賠償。其中,來自河北樂亭縣的漁民代表曾向天津海事法院提起訴訟,索賠4 .9億元,但未得到法院明確回復。到了法庭上,中國漁民在舉證時也或將遭遇困難。
希望盡快處理好賠償問題的華德納表示,賠償基金將由獨立機構管理、第三方定期審計,受理所有合理的索賠要求,確保賠償金發放到索賠者手中。
華德納還介紹說,溢油事故發生14天后,在40公里乘以15公里的范圍內對海洋生物造成了潛在影響。環境基金將用于支持濕地保護、水質改善、漁業資源維護、海洋生態系統和風險管理等項目,以改善渤海灣的海洋生態和促進周圍社區及環境的長期發展。
溢油事件發生半年后,12月20日C平臺附近仍有油花溢出。中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估算,20日C平臺的溢油量約0.09升。
相關新聞
養殖戶起訴康菲再遭駁回
天津海事法院要求原告再補充材料
南都訊 天津海事法庭20日下午正式通知原告,駁回河北樂亭養殖戶狀告康菲溢油污染案件,要求原告再補充材料。
漁民聽聞很失望
107位原告之一、受災養殖戶段金宗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聽到消息很失望。
稍早前,河北樂亭另有一部分養殖戶曾經向康菲索賠,被天津海事法院以“證據不足”為由駁回。法院當時稱,如果要立案,還需要鑒定報告,還要有國家海洋局出具的帶有公章的證明等。趙京慰律師告訴記者,律師團這次向國家海洋局和農業部申請了信息公開,非常順利地收到了兩個部委的明確回復。
根據國家海洋局的公開答復,康菲溢油事故“排除不可抗力和不可預見的因素,是一起責任事故,對海洋環境造成了重大污染。”農業部的答復函也明確表示,排除了病原微生物導致水產品大量死亡的可能性。趙京慰說,原告養殖戶提供了溢油事故污染、海產品死亡受損的證據,國家部委的證明材料,并出具了多位法學專家的法學意見,證據鏈條確鑿,法院理應受理此案。
索賠立案難度大
為了應對此次訴訟,原告代理人組織了30多位律師組成“環渤海水產養殖維權律師團”。律師團認為,我國海洋生態保護的現行法律規定,對于污染海洋環境的責任者均以執法單位施罰款為主要手段,而對民事賠償方面的規定過于籠統,不利于沿海養殖業者的受害索賠。
107位養殖戶的代理律師趙京慰律師稱,總體而言,我國環境污染索賠立案難度比較大,理應引起司法監管部門的關注。鐘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