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周圍的鄰居來說,沃爾納特市(Walnut)皮埃爾路688號的中國房主非常神秘。
從洛杉磯市出發,沿60號高速路行駛35英里左右,便是中產階級和高收入階層聚集的沃爾納特市。這座城市的3萬多人中,60%以上是亞裔。冬天的加州地區因為干旱,從高速公路上放眼望去,多是衰草荒山;進入該市后,卻一片春色,居民區內多種植常綠植物。張曙光和其妻王興在洛杉磯購置的豪宅,便在其間。
這套別墅占地近3萬平方英尺(約合2793平方米),住房面積為4100平方英尺(約合381平方米),擁有五間臥室。和皮埃爾街區其他房屋一樣,這套別墅有圍墻將房子與馬路隔開,院內綠樹環繞,草坪打理得整整齊齊,大門上還裝飾著圣誕標志的雪花。一切都顯示,房屋有人打理。附近除草的墨西哥工人稱,偶爾會看到有中國人駕車進出。
但財新《新世紀》記者12月間數次探訪該處,門鈴均無人應答,門口的信箱內也空無一物,掛在該戶名下的電話提示已經停機。
一墻之隔住著的一位美國女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自己在此地居住多年,但“幾乎不知道隔壁還住著人”。男主人僅見過一次,女主人大概三四次,她猜測都是中國人,40多歲,從不參加社區活動。
688號的神秘房主,正是有“中國高鐵總設計師”之稱的張曙光和妻子王興。
2011年1月中旬,山西晉城女商人丁書苗被抓不久,張曙光便趕至美國,將這棟原本由他和王興共有的別墅全部轉入王興個人名下。王興則在同一時間關閉了她在工業市(city of industry)的一幢高檔寫字樓的辦公室。這間辦公室位于該樓308室,王興已租用了至少十年之久。
一個月之后,2月28日,張曙光被停職審查的消息公布。
火線升遷路
張曙光作為劉志軍的親信,主抓高鐵引進談判和建設,所掌運輸局本身又是鐵道部最核心的職權部門,一舉成為炙手可熱的實權人物。
2002年11月,張曙光和王興二人以全款購得此屋。當時,僅轉移稅(documentary transfer tax)就交了946美元。以此推算,張王二人買下這套別墅大概花了86萬美元左右(洛杉磯郡轉移稅稅率為每1000美元交1.1美元)。
別墅所在學區,擁有沃爾納特市高級中學等多家教學質量頗佳的中學,附近還有著名大學Pomona文理學院,因而備受華人青睞。附近執業20多年的中介羅莎稱,這個街區少有房屋出售,現在的市價“100萬美元肯定逃不掉”。
2002年的86萬美元不是小數目,按照當年匯率(1:8.28),相當于人民幣712萬元。很難想象,一個每個月掙2200多元工資的鐵道部客車處處長,能夠在美國買得起這樣的豪宅。在美國置業多半可歸功于其妻王興生財有道(詳見下篇“集便器中間人王興”)。
2002年的張曙光,正處在人生低谷之中。他在1998年當上鐵道部客車處處長,負責審批地方鐵路局的客車更新計劃和進京、進滬的列車時刻。但因為各方面對他“反映”不好,2001年被部里外放到沈陽鐵路局任局長助理,雖屬平級調動,職權卻大大縮水。
不過,這是一個短暫的蟄伏期。2003年3月,隨著劉志軍接任鐵道部部長,張曙光很快開始了他的火速升遷之路。2003年4月,張曙光調任北京鐵路局副局長,升了半級。不到半年,被調回部里,出任鐵道部裝備部副部長兼高速辦副主任,負責高鐵技術引進。2004年,張曙光又被提拔為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兼副總工程師,后被稱為“高鐵設計第一人”。
張的位置相當特殊。以職位論,張曙光雖然不是副部長,但作為劉志軍的親信,主抓高鐵引進談判和建設,運輸局本身又是鐵道部最核心的職權部門,主管鐵路運行計劃及發展規劃,幾重因素相加,張一時風頭無兩,成為鐵路系統炙手可熱的實權人物。此后的2007年和2009年,張挾高鐵如火如荼的發展勢頭參選院士,雖有各方鼎力相助,又有鐵路企業組建的助選團上下打點,終因有人執意反對而落選。
時至2011年,借“4萬億”之機,由劉、張二人一手推動的高鐵建設已經全面鋪開,成為令世界震驚的“奇跡”。一時間,連《金融時報》中文網站都在討論中國什么時候會把高鐵從北京修到倫敦。但在烈火烹油的繁榮景象之下,張曙光已有騎虎難下之感。
2011年1月中旬,丁書苗被抓不久,張曙光嗅到了危險,開始切割相關財產關系。2月28日,張曙光被停職審查。一位接近張曙光的人士透露,張被帶走調查后不久,“頭發就全白了,背也駝了,還患了嚴重的糖尿病,整個人今非昔比”。
在他停職期間,有關他的貪腐傳言沸沸揚揚,傳聞中的涉案金額高達20多億美元。不過,這都是未經證實的傳言,從財新《新世紀》記者初步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能夠確認的是張曙光在美國的房產,及其妻王興對于列車集便器市場的操縱。據鐵道部內部人士透露,張目前被關押在濟南,對他的調查沒有結束。
在財新《新世紀》記者的采訪過程中,在張的同情者和反對者眼中,張的形象兩極分裂。反對者將他描述為不學無術卻熱衷于溜須拍馬、沽名釣譽的投機分子。但在鐵路機車建設領域,很多人對張的遭遇不無惋惜,他們一方面佩服其工作能力,肯定其在高鐵建設中的貢獻;另一方面,亦對他和其家人操縱招標頗有微詞。
或許,這兩面都是真實的張曙光。
擠進客車處
沒有人想到張后來能升至高位
張曙光今年55歲,祖籍江蘇溧陽,父親是參加過長征的“老八路”。幼年時因父親工作調動,隨家人遷至新疆生活。1982年從蘭州鐵道學院(現蘭州交通大學)車輛專業畢業后,張被分配至上海鐵路局蚌埠分局蚌埠車輛段工作。
據一位張曙光的同事透露,張“從基層干起,用了近十年時間升至蚌埠車輛段副段長”。1991年底,張被調至鐵道部機車車輛局驗收室任管理工程師。這次調動,兩個職位雖然同為科級,但從基層到部里,這一步堪稱魚躍龍門。
張曙光身高近一米八,相貌堂堂。他和妻子王興都曾就讀于蘭州鐵道學院。王興1960年出生,比張曙光小四歲。“雖然王興貌不驚人,但父親當時是鐵道部里的‘老人’,資歷很深,和部里很多人都很熟悉。”前述張曙光同事稱。
王興的父親王亞良,上世紀80年代初曾在國際鐵路聯盟中國駐波蘭辦事處任職,80年代中期任鐵道部外事局副局長一職。當時鐵道部經常去波蘭開會,王亞良負責接待。
據另一位鐵道部內部人士透露,張曙光初到鐵道部之時,沒有地方安置,直到1992年初車輛局成立驗收室。在同事眼里,當時的張曙光“并不起眼,很普通的一個人”,沒有人想到張后來能升至高位。
張曙光很快熟悉了部里的工作,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客車處。上世紀90年代初期,客車處是車輛局的實權部門,以“接觸面廣和水深”而著名,其職能一是編制每年的新造客車計劃,在鐵道部下屬機車制造廠間分配各廠的制造指標;二是負責審批地方鐵路局的客車更新計劃,這對地方局非常重要,就連劉志軍在沈陽局當局長時也要“跑部”多要指標。
前述鐵道部內部人士回憶說,“下面鐵路局需要新客車,但分配權在客車處處長手里,所以路局都要和客車處拉關系。有次客車處處長去沈陽出差,劉志軍親自接送,吃飯時敬酒。劉志軍酒量不大,非得和他喝六杯酒,希望客車處能給沈陽局60輛客車,但當時的客車處處長最終敷衍了事。”此外,客車處還負責確定各地方鐵路局每年開往北京、上海的列車時刻、次數;同時審核批準科研項目和分配科研經費。
在驗收室工作兩年之后,1994年初,張曙光私下透露希望調往客車處,當時客車處的領導同意“讓張曙光過來先呆三個月試試”。其時,客車處連處長共五個人,副處長一職一直空缺。1994年,張曙光填補了這一空缺,從此展現出出眾的溝通能力。
初擁豪宅
張曙光在客車處任職時就已家產可觀,超出了其正常收入。
在2001年鐵道部部屬機構改革之前,客車處位置很關鍵,是機車制造廠和地方鐵路局的主管單位之一,對各機車制造廠和鐵路局的設備物資招標擁有很大話語權。因此,對國內大量中小機車配件制造商來說,直接獲得鐵道部客車處的首肯,是進入鐵路市場的捷徑。
“鐵道部下屬的客車廠只負責系統集成,很多零部件由供應商提供。如果供應商和客車處的人關系好,就能成為鐵道部指定的零件供應商,業內叫點裝,產品就能賣出高價。”一位鐵道部退休人士稱。
張在客車處任職時的一位同事稱,“張曙光擅長交際,很會來事”,很多對外的交際應酬都由張出面。客車處經常要參與鐵路設備物資招標和展會,張很愿意去,有時還要5萬元的出場費。
在張曙光調任客車處之前,已有多人因招標受賄出事。上述接近張曙光的人士透露,張剛到客車處時,時任處長亦曾告誡他要潔身自好,“張當時也說下面因為招標找他的人很多,家門被堵著一天到晚回不了家,承諾以后要公事公辦”。1998年,張升任客車處處長。
但張到客車處不久,就有各地的廠長私下里反映對張的感覺“不太好”,“要條件,給好處”,但都不明說具體事情。期間,鐵道部內部還曾傳聞,有人舉報廣州一家機車冷凍機廠想進入鐵路市場,給張曙光送了30萬元。
財新《新世紀》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對于張的批評當時只有口頭上的反映,并沒有收到有真憑實據的舉報,部領導和黨組決定將張曙光以“下去鍛煉鍛煉”的名義暫時調離,以“離招投標遠點”。2001年,張曙光被調至沈陽鐵路局任局長助理。對這個決定,時任副部長的劉志軍還頗有意見。
張曙光當年是否已有問題?至少從財新《新世紀》記者的調查來看,張曙光當時就已家產可觀,超出了他正常收入。而張曙光的妻子王興已經赴美,成為了一家名為Micropher(馬克夫)的集便器廠商在中國的獨家代理。在她的幫助下,馬克夫很快打入中國市場,2003年前一度是鐵路集便器的主導品牌。
早在1999年10月,王興就以個人名義貸款購買了洛杉磯一套34.6萬美元的獨棟住宅,并于次年將房屋轉為和張曙光以夫婦名義共有。2002年底,王興以61.5萬美元的價格將此房屋出售,隨即又和張曙光聯名,以約86萬美元買下本文開頭提到的688號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