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第一財經日報 綜合
海都閩南網訊 渤海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已逾半年,在漁民們紛紛對康菲石油公司提起索賠訴訟之時,康菲石油公司16日卻表示,基本沒有證據顯示溢油事故對環境造成影響。上述表態是康菲石油公司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的。18日,記者在康菲石油公司相關負責人處得到確認,該負責人表示,康菲石油公司確實在與《華爾街日報》等國際媒體交流時發表了上述言論。據悉,康菲渤海油田今年6月起溢油,污染海洋面積達6200平方公里。
溢油事件發生后,康菲公司分別于7月和8月召開新聞發布會,隨后,康菲公司開展了多次與各利益方的小規模交流會。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就受邀與康菲公司負責人在12月8日進行了交流。馬軍質疑稱:“康菲公司與我們會面時還表示,要對受到漏油損害的利益方做出賠償,并為改善渤海環境作貢獻,如今怎么做出前后不一致的表述呢?今年6月發生的兩次溢油事故對渤海水質造成了污染是無需辯駁的事實。”
馬軍表示,渤海是半封閉的內海,平均水深僅為20多米,溢油對渤海環境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危害,而且溢油造成的油基泥漿至今還未完全清理干凈,對環境的影響還將長期存在。他說,康菲公司對公眾隱瞞不報在先,屢屢誤導陳述在后,同時一再試圖回避承擔其造成的生態損害和養殖等經濟利益損失,其公信力已經喪失。
作為河北樂亭縣107名漁民向康菲石油公司提起4.9億元經濟賠償的代理律師趙京慰,已分別向國家海洋局和農業部申請了政府信息公開。國家海洋局政府信息公開答復書顯示,蓬萊19-3油田溢出的油污已經在河北省樂亭縣養殖區周邊登陸。農業部辦公廳的答復函也排除了由已知細菌、寄生蟲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所導致的水產品大量死亡,確認了赤潮、石油污染等原因可能導致了水產品的滯長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