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央視 中新 華夏 綜合
海都閩南網訊 衛生部昨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方面的專家介紹,PM2.5的污染,在灰霾天氣以及正常天氣下都存在。數據表明,PM2.5檢測值的上升與人群患病率的上升成正比。據了解,在輿論的推動下,原本擬定2016年實施的PM2.5實時監測時間表,似乎有了松動的跡象,有專家透露,根據聯防聯控的要求,國內多個城市可能會被強制要求先行監測并公布PM2.5的數據。實際上,全國多個地方政府最近已爭相表態要設立監測點,早點公布相關數據。
危害:灰霾天呼吸病人增加15%
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產品安全所副所長徐東群表示,霧霾天氣對人體肯定會有影響,而關于PM2.5的污染,不僅在灰霾的天氣下,還有在霧的情況下,在正常的天氣下都存在。目前部分城市對PM2.5的監測數據以及中國疾控中心所在各地的監控中心所獲得的數據都表明,PM2.5檢測值的上升與人群患病率的上升成正比。霧霾加重,危害也將不斷加重,當霧霾較輕的時候,首先受到影響的是易感人群,其中包括呼吸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兒童、老年人。污染繼續加重的話,會影響到全體人群。而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此前就表示過,呼吸科醫生是最怕灰霾天氣的,一到灰霾天呼吸病人就增加15%以上。
徐東群說,從防范的角度上,首先易感人群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正常人群要減少體育運動和負重的戶外活動。“當霧霾比較嚴重的時候,易感人群要避免出行,待在室內,如果必須要出門的話,要采取一些防護措施,比如要戴口罩,這是給大家的建議。”
專家:PM2.5有望提前公布
所謂PM2.5,就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我國目前發布的空氣質量檢測報告中,不包括PM2.5數據。
12月5日是環保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征求公眾意見的截止日。該意見稿提出,在基本監控項目中增設PM2.5年均、日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濃度限值,新標準擬于2016年全面實施。該消息發布當日,對這一實施時間過于遲緩的質疑如潮水般充斥了輿論。而華北等地12月4日到7日的連續霧霾天,讓這一話題再次升溫。
在輿論的推動下,原本擬定2016年實施的PM2.5實時監測時間表,似乎也有松動的跡象。一位參加過環保系統相關研討會的專家向記者透露,根據聯防聯控的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及九個城市群(遼寧中部城市群、山東半島、武漢及其周邊、長株潭、成渝、海峽西岸、陜西關中、山西中北部和烏魯木齊城市群),可能會被強制要求先行監測并公布PM2.5的數據。
進展:各地爭相表態要早報
事實上,相對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對PM2.5數據公布時間表不急不慢的態度,全國多個地方政府最近則爭相表態要設立監測點,早點公布相關數據。
上海已經表示,將進一步完善PM2.5監測的能力建設,力爭第一批開展PM2.5日報預報試點工作。目前該市PM2.5監測點已有24個,初步具備了PM2.5監測能力。
海口作為《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辦法(試行)》試點監測城市之一,于今年5月份開始對PM2.5進行監測。
廣東惠州市環保局前天宣布,作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惠州,明年將率先開展PM2.5監測,至少能設一個PM2.5監測點。
湖南株洲市環保局也于近日投入30萬元,安裝了2臺PM2.5自動分析儀,成為該省繼長沙市之后,第二個實現空氣質量自動監測PM2.5的城市。
武漢相關部門則表示,明年武漢將加快建設檢測站,啟動PM2.5檢測,并適時向公眾公布檢測數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神舟二十二號飛船載貨飛赴中國空間站 我國2025-11-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