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華
海都閩南網訊 農田拋荒,癌癥高發……在江西德興市,江西銅業集團下屬的多家礦山企業,多年將工業廢水排入樂安河,禍及下游數十萬群眾。面對群眾質疑,排污企業仍依據20年前一次調查結論的標準賠償,攤到受害群眾手上,人均不足一元。當地礦企和環保部門還異口同聲稱,污染始于唐宋,現代企業不應代歷史受過。
隨著上市公司江西銅業下屬的德興銅礦等礦山企業不斷擴張,樂安河下游的樂平市深受污染之害,涉及9個鄉鎮約42萬人。樂平市戴村村民告訴記者,上游污染嚴重,素有“油料村”之稱的戴村已有2800多畝地無法耕種,近20年來全村沒有一人通過征兵體檢,僅癌癥患者就有70多名。
“我們哪里是在喝水,簡直就是喝慢性毒藥?!贝鞔宕迕襦嚬鹕徴f,去年9月,她11歲的兒子在上海一家醫院查出“腎小球性血尿”后,醫生第一句話就是“你們那里的水以后絕不能再喝了”。
與污染造成的巨大損失相比,排污企業僅有的賠償,依據的竟是20年前的一次調查結果,只有區區18萬余元。即便這點賠償金,受害群眾大都反映“從未領到”。對此,樂平市環保局副局長蔡慶福解釋說:“對于樂平市受污染影響的40多萬人來說,18萬元賠償款如果發下去,人均還不到1塊錢?!?/P>
當地礦山企業和環保部門異口同聲,將主要責任推到“歷史”頭上。理由是:德興早在唐宋年間就有采銅歷史,污染主要是由于歷代廢棄的采礦區產生的,現代企業不應代歷史受過。
“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古代遺棄的采礦通道形成的‘老龍廢水’?!钡屡d銅礦環保部主任潘兵說,近幾年德興銅礦的環保投入已超過2億元,完全實現了污水處理達標排放,不可能出現污水外排現象,樂安河中下游的水質已經得到很大改善。
一些沿河群眾呼吁,“利稅大戶”不應成為企業污染的擋箭牌,“把污染責任推給‘歷史’的人,難道想讓‘歷史’出面解決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