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呈祥坐在自制的直升機里。報料人供圖
48小時之內,優酷網上《何呈祥三年耗資百萬元造直升機》的視頻點擊率就將近百萬。不為名,不為利,在別人眼里造飛機確實很瘋狂,近乎偏執,但對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何呈祥而言,只是一種對愛好的投資,“雖然沒有翅膀,但也能在天空中翱翔”。
偶然邂逅 便即迷戀
48歲的何呈祥是湖南邵陽人,當過兵,退伍后于1990年到深圳打工,經過10多年打拼后建立了自己的電子工廠,專門做硅膠等產品,生意逐漸做大后,他也開始從中抽身,把企業交給親朋好友打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2008年,一位臺灣朋友邀請他去乘搭其私人直升飛機,第一次乘坐直升飛機從兩千多米的高空俯瞰,眼前的風景讓他目眩神馳。“像一只小鳥在天空飛翔,我馬上就愛上了直升飛機。”只是坐坐還不過癮,他又開始和友人一起研究如何造飛機。
拆飛機 只為自己動手做
何呈祥始終堅信自己能夠做出飛上天的飛機,在他的廠房大廳內,十來架直升飛機整整齊齊地擺放在一起,有自制的,也有購買的。其中有兩架直升飛機的機身已經被拆散了,只剩下一個空蕩蕩的機艙,一邊拆成機一邊動手制作,雖然走的是山寨路子,但顯然這是最便捷的方式。不過一架飛機的最低價格大約26萬元,他還專門購買了一套10多萬元的設備來測試飛機的平衡性。全部算下來投資早已過了百萬元,這還不算他耗費的時間成本。
“不要把造飛機看成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儀表、旋翼片、軸承和發動機都是高科技零件,沒辦法自造,只能從國外購買。其他的如機身等各方面輔助零件都是我自己做的。”靠著電子廠的一些原有設備,何呈祥制造飛機就簡單多了。
每次造好一架飛機,他都請飛行技術高的好友幫忙試飛。“一架直升飛機在飛行中會受到氣壓、風向、飛行速度等各方面的影響,所以,一個好的飛行師也是測驗一架飛機性能好壞的關鍵因素。”何呈祥的飛機在韶關、淡水、山東萊蕪等地都試飛過,沒出過差錯,漸漸地他也成了飛行高手。他說上傳到優酷的視頻里的飛機是他自己制作的,飛行也是他親自操控的。 (南方都市報見習記者 李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