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慈善總會員工看望病榻上的周老伯
在外人看來,年逾八旬的獨居老人周紹文,就像一個固執的“怪老頭”:明明每月都有好幾千元退休金,卻整天拾荒為生;十幾年來異常節儉,甚至家里從不用一度水電,用的竟是蓄起來的雨水……
很難想象,老人是把積攢下來的一切,獻給了慈善事業。從2001年至今,他每個月都堅持捐款,甚至發展到連續七八年“裸捐”退休金。前后130次,款額已達到27.5萬多元。
“裸捐”退休金
溫州鹿城區水心街道桃李社區,是周紹文老人生活的地方。提起他的慈善義舉,大家似乎都知曉一二。
很多人都知道老人的一個事跡:2001年1月,一個寒冷的清晨,身著舊棉襖的周紹文,步履匆匆找到溫州市慈善總會籌委會,遞給工作人員1000元現金,要求捐獻給慈善事業。在捐款的同時,老人還當場向工作人員承諾:從此以后,我要每個月都捐款,一直捐到生命最后一刻。
自那之后,老人真的每個月定期捐款,數額從一開始的1000元,逐漸發展到退休金“裸捐”。“他現在每個月退休金4000多元,每次打到他卡里,第二天就被取出來捐掉了。”桃李社區黨總支書記夏秀萍說。
不僅如此,汶川大地震第二天,他就徒步走到了溫州市慈善總會,遞上了沉甸甸的一萬元;為了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貧困家庭,他決定捐款一萬,手頭沒這么多錢,他就分期捐款,5個月兌現了諾言……
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周紹文會說,他曾參加過抗美援朝,受當年常香玉捐飛機的影響。
對自己吝嗇到極致
周紹文先后獲得過“溫州改革開放30周年十大慈善人物”,2008年和2010年“浙江慈善獎個人獎”等10多項省市級榮譽稱號。今年9月,周紹文還當選“首屆溫州市百名慈善老人”。
然而,相比捐款的“大方”,周紹文對自己可以說“吝嗇”到了極致。身為溫州糧食系統退休干部,周紹文晚年的經濟來源,主要就是退休金。“裸捐”后,他就靠撿垃圾度日。
他甚至十多年來,不用一度水電,睡覺也直接睡地上。
意外病倒前還在捐款
去年10月,社區里辦起了居家養老的“愛心餐廳”,溫州市慈善總會悄悄和社區達成“協議”,幫著支付了半年的用餐費,“騙”周紹文到餐廳“免費”用餐。今年11月10日中午,老人沒去餐廳吃中飯,當天下午,夏秀萍便與同事一起,去了老人家。在小區保安董光榮協助下開門后,發現周老伯倒在地上,大小便已失禁。
“他不愿意去醫院,怕花錢,大家只好‘騙’他,說是讓他去市慈善總會坐坐。”夏秀萍說。
老人好不容易同意了,卻又說,等到“6日再去”。原來,每個月6日或7日,是老人“裸捐”退休金的日子,“老人當時言語已有些混亂,但他還記著這些。”
就在周紹文出事前兩天,協助老人洗澡的社區工作人員,還從他的口袋中看到兩張收據。一張捐款4000多元的,應該是今年10月捐退休金的收據;另一張來自市慈善總會11月的個人捐款收據上,寫著“壹萬元整”。
他為人人 人人也為他
目前,在溫州市慈善總會雇請的專人護理下,周紹文已轉至民康醫院老年病房接受醫療。12月6日下午,溫州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又去探望了老人,老人生命體征基本穩定。
溫州市慈善總會相關人員也向媒體表示,溫州參與行善的老人特別多,可是不提倡周紹文老人這樣的“裸捐”,也不提倡個別老人借錢籌款行善,“慈善事業,歡迎量力而為。”據《今日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