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論這部紀錄片拍攝背景有多么感人、錄制過程有多么艱辛,單從影片內容來看,所展示的傳統手工藝種類多達144項,其中不乏幾近失傳的傳統手工藝,就總能讓人驚喜不斷。拍攝工作者與民間藝人進行近距離對話,還原他們的生活、工作原貌,現場氛圍自然而和諧,既沒有擺拍的痕跡,也沒有修飾的成分,讓人感覺很樸實、很逼真、很親切。故而,五集紀錄片《尋找手藝》持續走紅絕非偶然,它表面粗糙但內容精致,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欣賞、品味。
在《尋找手藝》中追尋優秀傳統歷史文化記憶。有媒體報道,《尋找手藝》播出一周,其點擊率和播放量便遠超一般紀錄片,倍受觀眾熱烈追捧,負面評價少之又少。究其原因,該紀錄片用“行走式記錄”的方式,以獨特的視覺、清新的語言,詳細介紹了體現地域文化、展示地域風情的各類傳統手工藝創作。包括瓷器、樂具、雕塑、編織、繪畫、唐卡……有的曾經盛行于世,現已不再廣泛流傳,有的至今仍為市場所需。諸如油紙傘、羊皮筏子、銅像、面人、印花布、繡花氈等手工作品,樣樣精彩,件件絕活,均留下優秀傳統文化的完美記憶。
在《尋找手藝》中領略傳統手工藝的神奇力量。實際上,該紀錄片所講述的每一項傳統手工藝作品都堪稱心血之作,其制作過程甚為復雜,步驟也很有講究,需要花費勞動者大量時間和精力,有的甚至要經過數十次修改與訂正才能成功。可見,如果勞動者對工藝的精細程度要求不嚴格,對任何一個細微動作的精準力度掌握不嫻熟,則根本無法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因此,將這些經過反復琢磨的精美手工藝呈現給觀眾,不禁讓人嘆為觀止,特別是對于青少年群體而言,能夠從中領略到傳統手工藝的神奇力量,進而有更多機會去了解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在《尋找手藝》中感受民間藝人展現的精氣神。縱觀紀錄片全部內容,留給我們最深刻印象的,莫過于民間藝人們那種執著、堅韌、精益求精的工作狀態和精神境界。客觀地說,他們的生活條件與工作環境艱苦而樸素,但他們能夠以超常的毅力,無數次挑戰技術難度極限,最終達到理想效果,把工匠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他們積極、樂觀的敬業精神,如同一股涓涓清流沁人心脾,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們在為之感動、禮贊、喝彩的同時,又無不為之振奮,并深受鼓舞,立足自身崗位,凝聚磅礴之力,全力展示新作為。
紀錄片《尋找手藝》持續走紅,對當今的影視文化創作也帶來了新思考。其實,觀眾真正需要的好作品,不在于視覺場景的唯美與華麗,也不在于故事情節的多姿多彩,更不在于表演者的強大陣容和非凡人氣。相反,那些能在題材選擇上把握時代要求、體現時代精神,內容雖樸實無華,但能吸收傳統文化養分,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的影視作品,注定大會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