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確實是這幾年,它越來越冷靜了,票房的冷靜,也催生了從業人員的冷靜,大家仔細地思考之后發現,它是否是IP也好,是否請了流量明星也罷,似乎都不能改變票房下滑的現狀,于是大家開始在內容上下工夫。
實際上業內有這種覺醒的人,或者說一直在堅持做好內容的人從來都不缺乏。你就比方說今年的電視劇市場,開年有一部戲,也許有人不喜歡,也許有人喜歡,叫《守護麗人》,是我演的,在當時是收視率排行第一,我反正不是流量明星。到了三月份,我們又演了《雞毛飛上天》,也是收視率很不錯,在當時口碑也特別好。那個時候我就有一種發現,就是我們認認真真做的戲,認認真真演的戲,得到了觀眾大規模的認可,確實是和過去有點不太一樣,這是一個好事情。
去年整個票房不好,不代表說我們未來的電影票房一直不好。去年的票房不好,真的是導致大家認認真真地琢磨,如何才能有好票房,如何才能讓觀眾喜歡我們的國產電影,所以我相信,任何的事情都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全是這個道理。
搜狐娛樂:中國電影這兩年老是缺席國際電影節,你覺得是因為大年小年的原因,還是說就是我們當下的電影大環境造成的?
張譯:你看歐洲的這個幾大電影節,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還有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都是A類電影節。去年戛納沒有,威尼斯沒有,但是圣塞巴斯蒂安電影節的金貝殼獎,是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冰冰還得了影后,而且今年戛納的評委,還有冰冰,所以其實不能講大年和小年這一說。
沒有明確的數據表明今年就是一個熊市,明年就是牛市,藝術創作它有其自己的規律,給我們中國電影人一點時間和空間。我們不能以參評作品的多少,來評判中國電影的進步和發展。我個人的看法是,中國電影真的是越來越好,而且中國電影人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哈麥/文 馬森/圖 遠輝/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