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票補”確實為幾部大片創造了很好的預售成績,其中,《西游伏妖篇》以1.76億的預售成績拿下影史之最。也就是說,片方利用“票補”撬動預售,再帶動排片量是今年“春節檔”的普遍做法,不過,在預售之后,幾部大片的口碑并沒有很好擴散開,形成口碑效應,導致接下來幾天大盤票房下滑,因此,對于最終總票房,“票補”的影響力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B電商服務費計入票房
據悉,今年一月中旬內地票房開始實行服務費統計,購買電影票時所支付的電商服務費也統計在票房數字當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新政對于整體票房具有很大影響。若按照6%來計算,今年“春節檔”七天的服務費估計就有2.01億元。
C大銀幕數量增長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電影院銀幕的增加,也是票房高漲的一大助力。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網站的資料,2016年全國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銀幕9552塊,銀幕總數已達到41179塊,較2015年的統計數量增長了30%。這些新建的電影院,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而春節的人口流動,恰好滿足了“返鄉大軍”的觀影需求。記者在省內一座三線城市中看到,城中幾家電影院在晚上黃金時段幾乎都是滿場,甚至出現一票難求,要提前一天訂票的熱況。有不少網友表示:“春節就喜歡和家人去電影院樂和樂和,也是朋友之間聚會的一大娛樂方式,所以就沒把價格放在第一位。”、“我住的小城電影院春節期間一張票平均要70塊錢,卻依然場場爆滿。”
這一變化也反映在票房數據上,據統計,三、四線城市成為今年“春節檔”票房主要來源。在春節檔首日,三、四線及以下城市觀影人次分別同比增長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