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本市各小學正式開始入學登記。今年起,北京市小學入學進入新一輪高峰,各熱門小學入學都出現了吃緊的狀況。為規范入學,各區在入學登記時對戶籍、房產等信息查驗更為嚴格,以控制幼升小“占坑”、無序跨區流動和非學齡入學等。
在一系列嚴控措施下,家長們在觀望和等待中備受煎熬,在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的現實下,想上一所理想的學校變得格外艱難。
變化1
小學入學形勢吃緊
北京市教委的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小學一年級新生約為13萬人,初一年級新生約為10萬人。2012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人數將在此基礎上增加2萬人,達到25萬人左右。未來幾年將呈逐年遞增趨勢,加上流動人員子女,到2014年本市小學入學人數將達到高峰,預計將超過20萬,幾乎比 2009年增加一倍。
從去年開始,各小學入學已開始“吃緊”,朝陽區去年小學入學人數達2.1萬。今年這一數字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將增加6000人左右。為應對小學入學高峰,朝陽區已停止了小班化教學試點,并計劃對現有小學容量進行擴充,增加學校招生班級數量,預計今年全區小學將累計增加170個班。
海淀區今年小學畢業生近2萬人,而要入學的小學新生預計將達2.7萬人,7000多個學位缺口急需解決。海淀區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海淀區已經開始進入小學入學高峰段,明年入學人數增幅將比今年更大。為保證區內適齡兒童順利入學,今年海淀區對跨區入學和非學齡入學進行嚴格控制。
此外,為應對小學入學的壓力,西城、東城等區縣從幾年前就已停止撤并小學。由于城區學校辦學場地有限,不能盲目對校舍進行改擴建,目前基本采取擴大班額的方法來應對入學壓力,但每班人數最多也不能超過40人,各區縣對跨區就讀的學生比例也嚴格控制。
此外,西城區今年還對共建生數量提出嚴格控制,盡量保證小學片內學生就近入學。
變化2
入學信息網上采集
5月下旬,海淀區幼升小啟用“適齡兒童信息采集系統”,這猶如一枚炸彈在家長中引起了軒然大波。海淀名校云集,優質教育資源扎堆,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擇校的重要目的地。此次啟用適齡兒童信息采集系統后意味著從程序上對幼升小進行規范,沒有達到入學年齡,戶籍、房產不在海淀區的適齡兒童無法登記,也就是失去了在海淀區入學的資格。
目前,海淀區的信息采集工作還在進行中,采集對象為本市常住戶口適齡兒童(含按本市戶口對待人員子女)。采集截止時間為6月8日17時,海淀區適齡兒童家長可登錄信息采集系統(http://ysx.hdxx.org),注冊后按系統提示提交適齡兒童相關信息。
系統會對兒童信息進行校驗,同時進行信息采集。不符合入學條件的,例如年齡不到6周歲的孩子,或者在海淀無戶籍、無住房的家庭,將無法通過網上驗證。家長即使填寫了信息,檢驗后信息也將被網絡后臺刪除,兒童信息無法入庫。
按照規定,6月9日至10日為全市公辦小學統一報名時間,填寫過信息的家長還需按學校通知要求,到學校進行材料審核,辦理入學登記。另外,由于信息采集系統實現全區小學聯網,過去一些新生同時在多所學校報名“占坑”的情況將被限制,即一旦某個學生在該區一所小學報名登記,其他小學將無法再為其辦理入學登記。
據了解,海淀區并不是在幼升小中采取信息采集的首個“吃螃蟹”者。早在幾年前,朝陽區就已率先實施了適齡兒童信息采集系統。只不過,朝陽區的擇校競爭未有海淀那么激烈,加上今年入學高峰到來后進入各熱門小學的難度加劇,海淀區今年采取的這一舉措由此備受關注。
變化3
戶口房產查驗更嚴
根據市教委規定,符合今年小學入學的適齡兒童必須年滿6周歲(2006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義務教育階段以免試就近入學為主,對具有本市戶口的適齡兒童,可在規定時間在其戶口所在地或住所地所在區縣劃定的公辦小學辦理登記入學手續。
各小學辦理登記入學時主要審查兩項材料:戶口本或房產本。但鑒于往年常有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能進入名校,在戶口或房產證上做手腳,如本人戶口不在片內,托關系轉到符合條件的熟人名下;為了孩子入學臨時購買學區房等。針對這些情況,往年各校在審查材料時會提出具體的條件限制。如戶主必須為直系三代以內親屬;房產必須遷入并居住3年以上;有的學校甚至還要求一所房子6年之內只能提供一個入學名額等。
記者從部分熱門小學了解到,今年的材料查驗手續將更為嚴格,為避免因為材料不齊全無法辦理登記入學,家長攜帶的證明材料要盡可能豐富,如全家人戶口簿的原件及復印件,包括復印首頁(首頁就是戶口本第一頁)、戶主頁、父母頁、孩子頁;房產證的原件及復印件;孩子出生證明;一些家庭因為某種關系比較復雜,登記時還需帶著孩子父母的結婚證原件及復印件。
變化4
非京籍需持借讀證明
根據市教委公布的《2012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意見》,非京籍學生在京借讀需具備父母暫住證、父母居住證明等“五證”,經居住地街道辦或鄉鎮政府審核確認,才可到區縣教委確定的學校聯系就讀。根據這一規定,各區在實際操作中還會提出相應的要求,其中,以海淀區變化最大。
海淀區從去年開始,為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在公辦小學就讀開通了“在京借讀證明”網上審批平臺,全區29個街道、鎮實現聯網辦公,統一管理。今年,海淀進一步完善了該平臺,增加了適齡校驗、信息導入學籍管理系統等功能。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海淀區工作或居住,需要在海淀區接受義務教育的,可到居住地所屬街道鄉鎮辦理“在京借讀證明”。
需提醒家長的是,海淀區“在京借讀證明”網上審批平臺開放時間為5月22日9時至6月8日17時,家長要在規定時間內辦理,過時不再辦理。符合條件的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將和本市戶籍適齡兒童一樣,需在6月9日至10日全區公辦小學統一報名時,持“在京借讀證明”等材料到居住地附近學校進行入學登記。學校接收有困難的,將由學區統籌安排就讀學校。
對于住在其他區縣的非京籍學生,如想順利辦理小學入學登記,最好提前準備好以下證件:家長在京暫住證、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在京務工就業證明、戶口所在地鄉鎮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全家戶口簿等證明、證件以及住所地街道辦事處審核確認后開具的借讀證明。然后,持這些證明材料到劃定小學聯系借讀。
贏在起跑線
■家長故事之一
備戰幼升小沒了周末
上周,韓林(化名)所在的小區貼出了小學入學通知,女兒幼升小正式進入了倒計時。韓林一家為之糾結一年多的事終于到了要面對的時候。
韓林的家在一所高校校園里,離家不遠就有一所知名小學,韓林家屬于這所小學的劃片區。按理說,女兒就近入學應該是件很簡單的事。至少在兩年前,韓林一直是這么樂觀,似乎從不擔心。為了給女兒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韓林和丈夫一有空就帶著女兒旅行,跑遍了大半個中國,讓女兒感受不同的地域風情,了解世界的奇妙和精彩。
隨著女兒進入幼兒園的大班,韓林突然發現女兒的很多同學周末都在輔導班中度過。女兒的一個好朋友周二晚上要上英語課,周三晚上有舞蹈課,周六還要上一次英語課,還有美術課,周日還有鋼琴課。還有那些“幼升小”準備擇校的孩子,他們中的很多人早早就上了學前班,每天像小學生一樣坐在教室里上課。
韓林第一次感到幼升小帶來的惶恐,她也想讓女兒學點什么。跟女兒商量后,決定先學鋼琴。于是,女兒的周末變成了一天半,其中的半天用來學鋼琴。今年寒假后,韓林又給女兒報了英語課,她的周末又少了半天。
與此同時,幼兒園的作業也來了。女兒每天幼兒園放學6點,在外面玩一會兒,到家基本都要7點以后,吃了晚飯就8點多了。幼兒園數學班的作業每周有七八頁,大班的孩子還有“幼升小”的作業,每天做這些作業大概要花40分鐘。睡覺只好到10點以后。
“幼兒園的孩子留作業實在太荒唐!”韓林說,為了這事她已經跟幼兒園談過幾次,認為這樣孩子太累了。老師也表示很無奈,這樣做也是應大多數家長要求。
曾經無憂無慮的空閑時光漸漸被各種培訓班、作業占據,在這一過程中,韓林跟女兒間的矛盾也多了起來。為了多彈幾遍曲子、抓緊時間做作業、快點去上英語課……好脾氣的韓林也會忍不住朝女兒發火,吼幾嗓子。
發脾氣次數多了,女兒對韓林說:“媽媽,我最不喜歡你大聲說話的時候,我不喜歡那樣的媽媽?!?/P>
韓林說,她也不想成為那樣的媽媽。有時想想,女兒所承受的這些都是別人給她施加的,她并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卻在父母的安排下早早做了規劃。韓林說,等女兒幼升小報名結束后,無論如何都要給她放個假,恢復一家三口共同旅行的快樂時光。
只是,到了小學后,還能不能繼續堅持這樣的生活?韓林說,她也沒有把握。
■家長故事之二
借讀證明費盡周折
王燕(化名)家在海淀,兒子今年幼升小。王燕和愛人都沒有北京戶口,居住地附近也沒有什么出名的學校。半年前,王燕就開始到處找關系為兒子找一所“過得去”的學校。各種關系都已搭上,就等學校通知正式辦理入學登記時,海淀區發布幼升小政策調整的通知,“我們全家從期待勝利的曙光又陷入了無邊的黑暗”,王燕說。
今年海淀區幼升小政策調整,除了要求所有適齡兒童網上登記外,還要求非京籍學生必須持借讀證明辦理入學手續。按照規定,網上登記平臺開放的時間只有短短18天,從得知這一信息起,王燕便開始為兒子的一紙借讀證明忙碌起來。
按照規定,借讀證明的一項必要資料就是必須要在戶籍所在地開具無監護證明。王燕一家的戶口在河北唐山只能委托在老家的姐姐辦理。與此同時,王燕和老公向單位請假三天,分頭辦理暫住證、在京居住證明、務工證明等。
“就一個無監護證明,折騰得我們欲哭無淚?!蓖跹嗾f,為了這個證明,姐姐往返當地政府不下五次,第一次去工作人員說從來沒辦過這樣的證明,不能開;第二次去辦事人員不在。好不容易把證明開到了快遞到北京,王燕拿到住所街道辦事處審核時,又被告知這個證明不能用手寫,作廢!按照規范文本,姐姐從唐山又發了一份快遞過來,王燕再去審核時,又被告知公章蓋得不對,又得打回去重辦……直到第三次快遞過來的證明才通過了審核。
終于,在網上信息登記平臺關閉前5天,王燕終于辦齊了所有的材料,拿到了街道開出的借讀證明。
王燕在北京工作十余年,買了房、買了車,有穩定的工作,她一直以為自己早已融入了這個城市??蛇@次給孩子辦理入學手續,讓她深深感受到身為異鄉人的無助和孤獨。“總會有各種門檻提醒你這個城市不屬于你”,王燕說,兒子現在剛上小學,以后中考(微博)、高考(微博)怎么辦,她都不敢想。
■入學小貼士
辦理小學入學手續后,一些學校會對孩子的情況進行摸底,大致分為筆試、面試以及家長面試等環節。本報搜集和整理了專家對于入學摸底的建議和經驗,供需要的家長和學生參考。
>>關于學生
書面部分需細心
1.筆試過程中經常出現鉛筆折斷,孩子向教師求援現象,請家長一定在筆試前為孩子備好鉛筆,多備幾支,讓孩子減少緊張感。
2.不會的題一直做,直到最后,會的題也沒做出:家長要提醒孩子,筆試過程中一定要先挑會做的做,遇到不會的可以跳過。
3.不要亂問老師問題:如:老師,這道題怎么做,我不會!安安靜靜做題,有問題舉手示意,這樣的孩子會得到老師垂青。
4.盡量不要提前交卷,反復多檢查幾遍,草草做完交卷,容易給老師留下馬虎、粗心的印象。
5.要有一定的識字量,拼音能力:孩子在考試中即使教師幫助讀出題目,自身也要會讀出一些題目并理解,在筆試中,如果遇到不會的字可用拼音代替,拼音不是一定需要掌握,但是盡量能靈活運用拼音,聽字會拼,思考后可以拼出自己想要的字,這樣部分考題中教師會根據情況酌情給分。
口頭部分應靈活
孩子在面試過程中應注意:1.善表達,不添亂:表達能力優秀但不愛表現,亂表達。
2.較靈活,興趣多:靈活思考問題,思維不局限,興趣愛好廣泛且有一項較精通。
3.不吵鬧,端正坐:守紀律,不吵鬧,不可東倒西歪坐。
4.拍皮球,跳繩一定會:很多學校體能測試項目會考此兩項。 本報記者張靈
>>關于家長
需留意常見問題
專家建議,入學前如需摸底,家長衣著要得體,不應表現出對孩子過分溺愛。具體來說,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下:
1.你理想的學校是什么樣的?本題旨在問家長對該校的印象如何。
2.父母的職業?考查家長的素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根據父母素質判斷孩子未來的可塑性,同時根據是否一家三口參與面試判斷孩子是否是單親家庭。北京某牛小曾經以疑似單親家庭為由拒絕了某學生,因此,面試當日,無論多忙,一家三口要齊上陣。
3.您對素質教育的看法?一般學校在接收學生的同時,希望他們擁有優秀的成績,所以家長的回答不要“快樂就好,開心就成”等,要讓學校知道,家長也同樣重視孩子的成績。
4.如果您孩子不寫作業,教師給您打電話,您如何處理?(學校與家庭間有沖突,您護孩子,還是為學校利益著想?)面試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回答時候都請站在學校角度考慮優先,盡量為學校減輕負擔,不給老師添麻煩,先從孩子自身原因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