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作為用人單位,企業更需要有潛力、可塑性強的高校畢業生。招聘時,企業在注重能力的同時,也看重人品和職業道德修養,擁有大局觀和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受青睞。不少企業還展開較大規模校園招聘,設置培訓項目、課程和比賽等,幫助大學生更好就業。
正當就業季,記者采訪了北京、杭州、上海的多家企業,談談用人單位想要招聘什么樣的大學生。
招聘看哪些
看能力 看人品
經采訪發現,具有大局觀、綜合素質好、社會責任感強的畢業生最受青睞。
58英才招聘研究院院長李妍告訴記者,根據58英才招聘研究院的數據研究發現,企業往往更加看重學生的社交能力、人際理解力、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近年來,高等教育階段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軟素質的培養,各大高校也與企業合作積極探索,為社會培養出大量具備較強綜合素質的校園人才。
在大學生招聘時,霍尼韋爾主要通過軟性技能、行為習慣、潛在領導力以及學習能力四個維度來考察。考察從校招的第一印象就已開始,此外還設置“霍尼韋爾的一天”活動,在園區,由霍尼韋爾的高管來做分享,同時讓大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進行測試和面試,由人力資源和用人主管對此打分。通過活動篩選的優秀大學生將進入公司實習,基于用人經理的反饋以及實習大學生和霍尼韋爾雙向選擇的意愿,最終選擇合適的優秀大學生加入霍尼韋爾。
阿里巴巴在招聘時會重點考察三個方面的內容,校園招聘負責人劉湘雯以技術類應屆同學的招聘為例介紹:首先要考察的是學生的基礎能力,比如本科生的學習成績,研究生的論文發表及研究項目情況等。相應的,在筆試環節,會安排一些編程測試。其次會考察應聘人員的成果,比如考量前來應聘的大學生攜帶的設計和研究成果,看看這些研究成果有沒有向產品轉化的能力。第三是價值觀層面的考察。
劉湘雯說,“聰明,樂觀,皮實,自省”是阿里巴巴對所有即將加入阿里的年輕人的期望。“聰明”指的是專業的能力和開放的思維,智商與情商都高;“樂觀”意味著始終充滿好奇心和樂趣;“皮實”意味著內心強大,能夠正確對待挫折,抗壓能力強,面對壓力能夠有技巧、有策略地化解;“自省”要求應聘者能保持經常反省自身的好習慣。面試中,我們會通過一些問題,去考察應聘者是否在價值觀上具備這些素質。
北京首農食品集團三元食品在看重能力的同時,更看重個人的人品和職業道德修養。“好人品、正能量永遠是職場上成功與晉升的基石。”人力資源總監李萍說。除了人力資源招聘科學化的測評工具外,三元食品還會通過面談與無領導討論方式,發現大學生的性格本質與自身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