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詳解
首次面測,5分鐘“模擬”讓考生適應
昨天,南京外國語學校校長鄒正向媒體解析面測改革。他說,今年是南外初中招生第一年改面測,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非常慎重,由筆試到面測,力求做到平穩過渡,更希望面測形式有利于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南外選拔人才。
南外面測命題組長連凱介紹說,面測總共1小時,共有28個英語問題,涉及健康、文化、科技等多種話題。形式上采用PPT呈現問題的形式,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包括音頻和視頻等,學生在答題紙上填寫答案。采取多模態的問題呈現形式,圖文結合、動靜結合、多感官結合,盡可能緩解學生面測時的緊張狀態。
“考前5分鐘模擬面測,形式、流程上高仿真,不算在面測時間內,考生遇到的新形式都在模擬測試中體現。”連凱告訴記者,考生答題有進度條提示時間,換屏時有提示音,防止他們因忙于埋頭答題而錯過屏幕上的問題;最后有3分鐘的檢查時間,給學生最后的機會謄寫答案;在題中充分提供示例,減少學生困惑;難易分布精心考量,最后以歡快的《瘋狂原始人》歌曲結束。
注重原創,培訓機構“押題”沒門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面測出題的依據是什么?對此,連凱特別說明,“28道題目全部來自老師的原創,避免培訓機構的常見題型,命題組仔細研究小學課本,有創新,學生會覺得既熟悉又有挑戰。”
面測注重考查學科素養。涉及語言能力的聽力、閱讀、寫話,字母、單詞、句子、篇章均考查到;文化品格:中國古詩詞、江寧織造府、科舉博物館等在問題中均有涉及;學習能力:在答題紙上有一個專門區域“信息提示區”,即在回答某幾個問題的時候,可能會用到的線索及信息,考查學生現學活用的能力。例如,根據迷你詞典的信息,選擇合適的詞語,使文章意思完整;再例如,推理問題,根據所提供的線索一步步找到突破點;思維能力:例如,要求學生觀看一段公益廣告的細節,然后回答問題,考查觀察能力及記憶力。
時事入題,鼓勵學生關注社會
對于面測包含的社會熱點,連凱解釋說,“我們鼓勵學生全面發展,熱心關注社會。比如想出合適的詞使句子完整,背景均為時事新聞,如香港回歸、共享單車、阿爾法狗等。”另外尊重多元文化,例如,觀看完南外優秀畢業生的演講視頻片段后,找出她的有關“該如何應對將來的不確定性”的觀點,并發表自己對將來的想法。
面測的初衷是讓孩子獲得成功體驗且引導他們積極向上。所以問題有層次,由多個小問題鋪墊,讓各種水平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設計開放性問題,考查自我表達的能力。例如,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你可以做些什么?(用不超過10個單詞回答)
最后一題是《瘋狂原始人》的主題曲,進行歌詞填空。孩子不需要知道電影,不需要記憶歌詞,完全可以根據聽唱、節奏和韻律填出關鍵詞。歌曲本身就是鼓勵孩子積極向上,有一個陽光的心態迎接未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