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世鵬:“衡中讓我學會的是以平常心看待一切。”
“在衡中的學習生活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段經歷,也是我改變命運的起點,它讓我學會了如何用心做好一件事。”在228班畢業生馮世鵬看來,一群孩子在最好的年齡專心修煉自己,學會克制自己,這樣的專注會讓他們一往無前。而馮世鵬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2005年他考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2009年畢業保研到國防科技大學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2011年提前獲得讀博資格轉為直博,2014年博士畢業后入空軍服役至今。
“衡中讓我學會的是以平常心看待一切,在衡中學習的日子,群英會聚,比的是‘膽大心細’,拼的是‘戒驕戒躁。’”馮世鵬進入衡水中學時適逢學校成立第一批實驗班,周圍都是拔尖同學,每個人都很優秀,這讓他之前一直保有的班級佼佼者的優越感蕩然無存。“在這種環境下,228讓我學會了成功路上如何處理挫折,如何與和自己一樣優秀的人同場競技,練就了錘不爛、逼不退的性格。”2005年考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后,面對全國的頂尖同學,馮世鵬似乎找回了衡中的熟悉感。在他看來,在學習氛圍上,清華大學和衡水中學沒什么區別,他需要做的僅僅是保持衡中時的學習狀態。大學期間,他連續四年獲得清華一等獎學金,堅持參加社會工作讓他成為了清華航院團委副書記,連續三年代表清華大學參加全國航模錦標賽并取得一等獎,畢業時還被評為清華大學十大學星。“我想說,感謝衡中,感謝228讓我再無畏懼,總是能以平和心態達成既定目標。”馮世鵬說。
對近年來有人稱衡中教育是“洗腦教育”的說法,馮世鵬說,我認為衡水中學一位老師說的話非常有道理:如果一個人只有70分的水平,經過刻苦努力達到了90分那叫奮斗,如果一群70分的人通過努力達到90分就叫洗腦,這是沒有道理的。就算是洗腦也罷,也要看洗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衡中“洗腦”的作用是讓人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并克服一切困難為之奮斗,那么我們甘愿接受這樣的洗腦。
點評:范仲淹曾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擁有平常心的人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可以冷靜地判斷是非優劣。但在面對人生中喜憂交替、峰谷跌宕的壓力和劇變時能夠保持清醒,才是平常心的真正價值。馮世鵬就是在高手如云的衡水中學練就了一顆錘不爛、逼不退的平常心,從而能夠無所畏懼,以平和心態達成既定目標。
王洪建:“衡中讓我們在美好的年華里學會專注。”
“衡中三年讓我學到的最重要的品質是不怕困難、執行力強、責任心強,這也是我工作至今最為人認可的三項品質。”228班團支書王洪建告訴筆者。2005年高考他考入了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就讀本科,2009年保送至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2014年獲得博士學位,進入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工作至今。
“衡中讓我們在美好的年華里學會專注,專注地上好每一節課,專注地做好每一道題。”王洪建告訴筆者,衡中老師讓他學會將難題細化,特別是準備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日子里,一步一步地解決每一道難題,最終如愿以償地獲得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一等獎。細化問題的習慣在離開衡中的日子里也讓他受益頗多,特別是走上科研道路之后,更需要專注的做研究,解決每一個科研難題,這也讓他獲得了累累碩果。工作后,王洪建參與近10項國家科技項目,發表科技論文20余篇,申請專利20余項,獲得專利9項,獲得清華大學熱能系學術新秀稱號,獲得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科技進步獎項兩項。
談及當下質疑衡水中學的聲音,王洪建覺得有的人對衡中的辦學理念了解得并不全面,衡中在德智體美方面都有很好的教育理念。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選擇了參加高考,便全力以赴的準備。他認為考試是全方面的,教育也是全方面的。
點評:專注成就未來,專注就是一種無論眼前的工作或大或小,都能將意志貫注其中的本領。王洪建就憑借著在衡水中學練就的這種本領,使自己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王泰青:“反思是一種優秀品質,是衡中教會我們受用一生的品質。”
“反思是一種優秀品質,是衡中教會我們受用一生的品質。”228班畢業生王泰青回憶過往如是說。在衡中每人都有剪刀、膠棒和錯題本,做錯的題都會剪下來粘貼到錯題本上,而這個人手一本“錯題本”就是反思精神的最好體現。衡中的老師時常教導他們,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事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你做對的那部分,而是你做錯的那部分。一本小小的錯題本,濃縮的是三年所學知識的難點和薄弱點,平時瀏覽可以鞏固薄弱知識,考前復習可以有的放矢、胸有成竹。直到現在王泰青還保留著高中時代的錯題本,偶爾拿出來翻看還會感嘆這種學習方式的精妙。
這個習慣也被王泰青帶到大學,對于大學中注重實踐能力的課程,比如軟件編程、電路設計等,他借鑒高中的錯題本,建立電子版的筆記本,將自己容易犯錯誤的地方和實踐中總結的經驗歸納整理下來,這使得他不僅理論課程的成績很好,動手實踐能力也很突出。在北京郵電大學的四年課程里,王泰青絕大部分的課程成績都在90分以上,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和學校獎學金,獲得過全國大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特等獎、全國首屆無線單片機設計大賽三等獎,并以本專業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保送至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工學博士學位。
“離開衡中越久,越能感受到母校精神財富的分量。”王泰青回憶讀博的歲月,在衡中養成的堅韌不拔的品質是他面對科研困難時的最大精神支柱。“做科研和本科學習有著根本性的不同。”王泰青認為本科學習的課程都是經過時間千錘百煉的經典知識,只需要理解掌握、靈活運用就可以了,而科研工作是探知未知,為人類創造新的知識。往往做了很長時間的一個方法被實驗證明是無效的。看著自己的辛苦勞作化為烏有,內心難免苦悶,每當這個時候,王泰青就告訴自己,雖然實驗失敗了,但是知道這種方法行不通本身也是一種收獲,堅持不懈地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調整方向不斷探索,就一定會成功。
點評:在衡中,反思之于學生的不僅是在過往錯誤中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更是一種觸類旁通的技能。事實上教育便是一種早期的習慣。反思作為一個哲學問題,探索越深入越顯得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