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開放有利有弊,市民觀點不一
雖然海口多所高校不限制外來人員進出校園,但不可否認,復雜的人員進出確實會給校園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廣東某高校發布“限外令”的做法,海口部分市民也表示理解。
“雖然大多數人進入校園是沒有惡意的,但誰也不能保證其中不會有不法分子。”市民陳先生表示,近年來,大學女生受到外來人員騷擾,校園盜竊事件時有發生等問題屢屢見諸報端,高校的校園安全值得引起重視。
陳先生認為,校園是大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學校的體育設施也主要為本校師生服務,面向外人開放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但并不是一種義務。為了保證學生安全和生活空間,限制外人進出也無可厚非。
也有市民表示,作為高等學府,開放校園能較好體現教育的包容和兼容,也符合教育方向;高校的資源應該有條件地開放。
“宿舍是學生生活隱私地,確實應該著重保護,但體育場館等設施面向外人開放不會有太大影響。”市民吳先生表示,校方可以對外來人員做實名登記,并在校園內做好巡查管理。這樣能兼顧到學生安全與社會責任,可謂一舉兩得。但如何平衡兩者,需要把握好“度”。
其實,不少校外人員進入校園,看中的正是高校內完善的體育健身設施。市區休閑娛樂場所少、公共健身設施缺乏、室內體育場館收費高等是不爭的事實,已成為困擾市民的普遍問題。在此背景下,高校內輕松的氛圍、完善的體育場館,為不少熱衷于健身休閑的市民所羨慕。然而,部分高校內的體育場館也有限,本校師生和外來人員之間的矛盾也由此引發。
“每天下午在操場旁邊籃球場打球的人很多,場地都不夠用,其中一些人看上去明顯不是學生,難道體育設施不應該優先讓本校學生使用嗎?”海口一高校學生小王向記者表示,由于學校不限制外人進出,室外籃球場地也無專人管理,導致學校的部分體育設施被校外人員“占據”,這讓不少同學感到不滿,“我并不反對別人來學校參觀,但是一些校內設施不應該完全向外人開放。”
小王的說法其實也是不少高校師生的心聲,在校內體育設施是否對外開放的問題上,海口各高校態度不一。比如海南醫學院內的操場及室外體育設施不限制外人使用,但室內體育館的羽毛球、兵乓球場地僅限本校師生教學、娛樂使用,不面向外人開放。而海南師范大學、海南大學等高校的體育設施實行限時管理制度,有條件向校外人員開放。
省教育廳:校園開放與安全之間并不矛盾,鼓勵開放
去年6月,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中,明確提出“確保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和符合開放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通知要求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使用工作,完善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力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但體育設施的開放首先就要求校園開放,由此所帶來的人員復雜性,成為各高校需要考慮的問題。
“每所學校的情況可能不一樣,但我們學校是不限制外人進出的。”海南師范大學校長林強認為,高校的開放與安全其實并不矛盾,校園開放固然會造成人員的復雜性,但校方有完善的安保措施應對,足以為學生營造安全的學習和生活秩序。
“學校有物防、技防來保護學生安全,預防盜竊等犯罪行為的發生。”林強表示,高校對外開放的積極意義遠大于可能帶來的安全問題,從長遠來看,開放校園以及體育設施會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高校校園對外開放與校園安全二者并不矛盾,對外開放要結合安保,在保證校園安全的基礎上對外開放,“我們鼓勵高校對外開放,甚至與校外單位進行深層次的合作交流。海南大學就與海口美蘭區、龍華區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促進雙方共同發展。”該負責人表示,高校對外開放,有利于資源共享,同時也能更好發揮高校服務社會的作用,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今后的高校應該走向更開放、更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