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高校普通校友捐款少
在浙江大學120周年到來之際,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簽約,正式宣布設立“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遂真教育發(fā)展基金”,將持續(xù)10年共計捐贈浙大11億元。據(jù)悉,這刷新了去年9月由電子科技大學校友熊新翔向母校捐款10.3億的最高紀錄,成為國內(nèi)高校獲贈的最大單筆捐款。
很多高校對于社會捐贈的熱情高漲,但是因為捐贈體系不成熟,也發(fā)生過一些爭議。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nèi)高校捐款主要還是以少數(shù)精英校友為主,通俗點說就是富豪校友,普通校友的捐款很少。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國外,比起富豪的大筆捐款,普通校友的捐款才是大頭。
熊丙奇建議,國內(nèi)高校應該主動改變籌款的思路,不要一味等待土豪校友大額捐款,而應擴大普通校友的常態(tài)化捐款。
熊丙奇還表示,高校在收捐款的同時,也應該問問自身,為學生做過些什么。
另外,國內(nèi)高校捐贈方式上的不規(guī)范,有時也給捐贈者帶來麻煩,或者帶來一些爭議。2016年北京師范大學校友將其收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贈給了母校,引發(fā)贗品質疑。同樣在去年,廈門大學建南大會堂座椅面向校友認捐,每個座椅認捐費高達2萬至5萬元,引發(fā)“天價座椅”爭議。
專家呼吁公開捐贈收入支出
浙江大學獲得了校友企業(yè)11億捐款,11億并不是一次到位,而是分10年分期付款,而且分期付款用的是基金的投資收益。許多人對這筆款項的具體使用及監(jiān)管提出疑問。
熊丙奇認為,這里面的問題是,學校能不能保證未來10年這11億都能到位?因為我們經(jīng)??吹?,有的捐贈開始說得特別好,達到宣傳效果后,最終卻沒有兌現(xiàn)。
在熊丙奇看來,重視校友和社會捐贈是正確的辦學戰(zhàn)略,但是,校友捐贈和社會捐贈經(jīng)常引發(fā)爭議,原因就在于捐贈不公開、不透明,捐贈模式不清楚。熊丙奇認為,高校必須向公眾公開捐贈的收入、支出,這樣才能樹立捐贈的公信力,避免受到爭議,才有利于這項事業(yè)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