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索軟件”帶來的影響仍在中國高校中蔓延,不少學生因病毒攻擊,包括畢業設計、論文及大學社會實踐成果在內的重要資料丟失,影響科研及畢業。
攻擊發生后,大量高校發布預警信息,提示校園網用戶做好預防,并有學校“安排專人拉網式排查公共機房電腦、所有公共區域非個人使用的電腦”。
也有聲音認為,高校成為此次病毒攻擊重災區,暴露出來的校園網絡安全問題值得重視,尤其是部分高校出于成本考慮,尚未安裝正版的新操作系統,這為勒索病毒攻擊提供了可乘之機。
病毒攻擊影響學生論文答辯
“勒索軟件”病毒攻擊讓部分高校遭受重創,尤其是一些面臨畢業的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等重要資料被強制鎖定,難以找回。
靜宜(化名)是南昌大學新聞系大四的學生,下個月初她就要進行論文答辯。在這個節骨眼上,她的電腦受到了“onion病毒”的攻擊,已經改了部分的論文二稿被強制鎖定,只能重新進行論文修改。
靜宜告訴記者,她的電腦受到病毒攻擊是在5月12號的下午。“我的校園網還沒過期,所以一直連的NCU,下午電腦一直開的聯網狀態,但是突然發現網頁打不開,一直顯示請稍后,我就開了電腦管家修復聯網。”
5月12號晚上7點多,為了在教務系統內確認學費繳費,靜宜再次試圖打開網頁,依舊未能成功。此時,電腦管家提示靜宜她的電腦存在木馬病毒。按照電腦管家的指示,靜宜開始查殺病毒。“過了一個多小時才殺完,然后就看到桌面的文檔都打不開了。我就看f盤的論文,在f盤發現了一個名為“please read me”的記事本。”
靜宜說,這個“please read me”的記事本就是勒索信。在勒索信的下方還有一個叫“wanadecryptor”應用程序,將這個程序打開就能看到中文勒索信。“我的論文一稿在郵箱里有,但是改了部分的二稿只有電腦里有。”提到此事,靜宜顯然心有余悸,她告訴記者,不僅論文的二稿需要再次修改,論文的參考資料和相關數據也得再次下載。
除了論文受到影響,靜宜平時的作業以及出去旅游的照片也都無法打開,值得慶幸的是,重要的實習作品已經提交。“文件被黑客加密是沒辦法解的,我這些個人資料相對企業什么的機密文件算沒那么重要的,只能自己解決。”靜宜十分無奈,“我的電腦已經送去格式化重裝系統了,好怕又中毒。”
而對于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一的學生蕭煒(化名)來說,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聽到電腦受到“onion病毒”受到攻擊的新聞。
蕭煒向澎湃記者透露,在課題組的辦公室里,上周五就有幾臺電腦受到了“onion病毒”的攻擊,本周又有2/3臺電腦中招。“當時就只能是拔了網線,也不知道應該怎么解決。”發生電腦中病毒之后,蕭煒他們向學校反映了相關情況,但學校也解決不了,說是學生自己的問題,“只能及時備份了。”
蕭煒告訴記者,辦公室的師兄師姐們的科研資料以及數據都無法打開,論文答辯也因此受到了影響。“研三的師兄在準備畢業,研二的師姐在開題。”蕭煒說,“之前有的會在U盤里有備份,但是近期的就只能重做了。”
他認為,此次受到影響的多為辦公室的電腦,“onion病毒”針對的是教育網的漏洞,個人的電腦因為大多是win10的系統,受到攻擊的概率比較小。
浙江某高校學生5月13日告訴澎湃新聞,病毒攻擊導致“所有東西都沒了,各種作品、照片……這些都沒畢業設計重要”。“后天(5月15日)答辯,結果出這檔子事。”這位學生稱,幸運的是,病毒一開始先侵入桌面上所有文件,存放論文的e盤并未受到波及,自己便把畢業設計拷了出來。“今天(5月13日)早上把電腦拿去修,所有的東西都淪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