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最近,在參加完上海市民辦小學的入學面談以后,一位家長在朋友圈上傳了9道圖形推理題,這個圖形推理題看起來就像是公務員(課程)“行政能力”的測試題,而且有答題時間要求,可能這位家長由于沒有完成考題,于是她寫道:“愧對小女,愧對列祖列宗。”
上海另一所民辦學校,青浦世界外國語學校的入學面談,對家長的考察方式則更為“直接”,家長問卷同樣通過手機作答,其中甚至包括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工作單位、職務及學歷。
上海市教委就兩所學校作出了處理意見:在全市教育系統通報批評;要求兩校公開致歉并核減明年的招生計劃;要求各區和各民辦學校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的各項工作。
在杭州和廣州的家長們壓力也很大。熱門民辦小學動輒50%的淘汰率,讓家長們不敢掉以輕心。對于不少家長而言,幼兒園的幼小銜接不夠,紛紛給孩子報班“加碼”。廣州某教育培訓機構的幼小銜接班,去年的報讀人數為634人,今年激增至1500人。還有家長為了給孩子報上所謂的“突擊班”,不惜繳納上萬元培訓費。
民辦小學招生考家長智商、為孩子花萬元上“突擊班”,這背后的問題究竟是什么,姑且不論。今天我們先去國外看看,那里民辦小學招生究竟考什么?考不考家長?
日本:報名表上貼家人合影學校考察全家關系、修養和經濟狀況
據《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日本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生不需要考試就可以進入所在區域的初中上學,但是進入高中是需要通過考試的。在知識的學習上義務教育讓所有孩子掌握基本知識,教授內容相對淺顯。想讓孩子學到更多,進入好大學的概率更高,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會讓孩子報考私立或者有名的國立學校。
其實想讓孩子上私立的家庭很多都從幼兒園開始準備,辛苦程度并不比中國。比如報考一所私立小學,家長先要到有興趣的學校聽說明會之后報名,報名表上一般要貼上一家人的合影。
而對于面試,不僅要面試孩子,還要面試家長,考察全家人關系、修養、情商和經濟狀況等,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視,比如衣著是否莊重得體,話語是否謙和禮貌,坐姿是否標準等,面試時連雙手都不能隨便擺放。為此在日本有專門針對面試的產業,它們指導家長和孩子如何應對面試。
入學考試也是一個難關,試題一般都是各學校自己出,有筆試、動手題、行為考試等五花八門。比如在行為考試中會讓幾個小朋友分為一組,協作完成一項任務,老師會在一旁觀察每個孩子的舉動,包括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創新精神等。
通常家長會讓孩子參加幾所學校的考試,考每一所都要繳納大約2000元人民幣左右的考試費,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考上以后要馬上交入學金,如果最終選擇別的學校,入學金是不被退還的。考試費和入學費是一些學校的重要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