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薛燕平昨日回復專訪時稱——“此事我毫無過錯,絕不會道歉”
這件事情“火”起來后,薛燕平在微博上就事情的前因后果發表了聲明,并接受了采訪。
為何要對學生作品前擺滿鮮花進行抨擊?薛燕平認為,這種獻花方式不妥,會嚴重影響觀眾看作品的感受,“你見過哪個美術館、博物館的作品前擺滿鮮花?而且還有果籃、雞腿、辣條,該校一個學生也回復說自己的白色陶瓷作品與鮮花配合在一起瞬間成了骨灰盒。”
那又為何使用“上墳”這樣的敏感字樣?薛燕平解釋說:“你去現場看就明白了,那場景和上墳祭奠一模一樣,我當時只是即興創作,沒想那么多。”在聲明文里,薛燕平也表示,畢業展覽是拿作品征服觀眾而不是看誰面前擺的花多,不然整個展覽現場給外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祭祀、上墳”,與“專業、尊重”毫無關系。
有學生說送花是學生情誼的表現,薛燕平認為,作為對獻花者的尊重,接受花的人會把花妥善處理(比如帶回家),而他們的做法是把花留在現場,這是對獻花者的不尊重,也反映出接受花的人的顯擺心態,“我自始至終沒有說一句該校畢業作業水平如何,只是質疑獻花方式太low(低端)。”
就有學生要求薛燕平公開道歉,薛燕平說:“此事我毫無錯誤,絕不會道歉,現在有學生不知道從哪兒弄到我的號碼,給我打斷騷擾電話,發詛咒短信,這件事誰應該道歉?”
最后,薛燕平表示,近年來藝術院校過分鼓搗、外在浮夸的風氣愈演愈烈。“走紅毯,擺花籃,穿燕尾服,而相比之下,對作品本身的重視反而降低了。這絕不是他們一家的問題,很多學校都有。”薛燕平稱,作為老師看到這種現象痛心疾首,希望學生還是做好本分。
北京服裝學院表示——教師個人言行 不關乎兩校關系
就此事,北京服裝學院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中傳教師的個人言行,不是兩個學校之間的事,北服不便做出回應。
此外,記者了解到,按照慣例,北京服裝學院的多個院系在每年春夏都會舉辦畢業生設計作品展,展覽的方式根據設計作品的類型而定,同學之間為朋友的畢業作品送花也時有發生,中傳教師拍的畢業作品前放花的照片確實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