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
多數教師最初婉拒街拍
最初,劉帆和學生找了二十多位男老師表達街拍想法,多數老師認為太高調,出于害羞或保守拒絕了他們。因此,從做通老師工作到完成拍攝,這個小團隊用了長達兩個月的時間。
劉帆找的第一個老師是在校任教多年的經管學部學部長范周老師。范老師聽到要街拍后表示很詫異,他回:“啊,我太老了,不適合街拍。”在劉帆和學生們解釋完拍攝目的是增加師生互動后,范老師才答應。
隨后,學校對男老師逐個擊破,最終才確定了15位有時間拍照的老師。這些老師有電視學院副院長曾祥敏、影視藝術學院導演表演系副教授(《舌尖上的中國》解說)李立宏、校文化發展研究院書記兼副院長卜希霆等人,在校內都特別受學生歡迎。
老師們在打消顧慮后,都積極參與拍照。有的老師為了上鏡好看,特意用了一個星期減肥,還有的老師拿出自己的“看家”衣服,讓學生選哪件最好看。“我們說服老師后,他們的參與度挺高的。”劉帆說。
對話
“街拍增強師生互動”
對話人: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書記兼副院長卜希霆
北青報:街拍照出來后,學生有給您反饋嗎?
卜希霆:好多學生給我發微信說“老師,你真是帥呆了”,特別是很多年未見的學生也給我發微信,我很高興。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師生情感交流的方法,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不是冷冰冰的,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互動。
北青報:在我們的印象中,高校老師都是科研、教學的形象。您擔心有人說您“不務正業”嗎?
卜希霆:我現在還沒聽到過這樣的質疑。我覺得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示校園的時尚風采、老師的個人氣質挺好的。老師們也是學校的風景線,他們的著裝也能反襯出個人氣質。我們的老師不一定都得是“老古董”,也可以通過自己展示時代風貌。
觀點
“學校要把握好度”
“學校在做這件事時也要把握好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學校拍攝的這些教師在教學能力和個人品質上都要符合實際,這才能給學生傳遞出正確的觀念。此外,學校在選擇教師時要注意全面性,不能引起教師間的不滿。
“學生們對男教師的街拍接受度很高,說明學生也渴望和老師多互動。”儲朝暉說,一些大學教師只在課堂上出現,與學生的交流特別少。他建議,高校在本科階段就可推廣“導師制”,讓老師、學生互相選擇,多交流互動。本組文/本報記者李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