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書是過去幾代人的共同記憶,一本小小的連環畫陪著很多人走過了童年歲月。如今小人書再次進入小學校園,吸引了“10后”孩子們好奇的目光。
小人書進入小學校園,吸引孩子們好奇的目光。 學校供圖
4月20日,一次特殊的讀書活動走進沈河區北一經街小學,府北社區工作人員、小人書收藏愛好者王儉帶著100多冊小人書參與“書香校園共同締造”活動。這些書多數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出版物,已有40多年,甚至比一些小學生的父母還要“年長”。
“有些動畫片太幼稚,我更喜歡小人書”
“現在有些動畫片,看起來很幼稚。平時我讀歷史類書籍,特別喜歡二戰史。”四年三班的晏笠翔一本正經地說著,像個小大人,可下一秒老師選擇同學去講臺上領取小人書分發給同學們時,他雙眼圓睜,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高高地抬起胳膊。
對于小人書,孩子們大多從家長的講述中聽過,但是卻很少有孩子接觸過。“我聽爺爺講過,我們家也有好幾本小人書呢。”四年一班的寇鵬飛說,但被問到家中小人書的內容時,他卻答不上來。
小人書分發后,孩子們認真地翻看起來,之后自覺交換,還有孩子聚在一起討論書中內容。
是喜歡看小人書還是動畫片?同班的孟祥蕊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小人書,她說:“小人書至少能讓我學到知識,動畫片都太幼稚了。”
但她也覺得小人書與想象中不太一樣,“沒有顏色、字太少了,沒有讀懂。但我還會堅持閱讀小人書,重要的是能從書中學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