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資源規劃局副局長沈瑞全做客廈門市人民政府網,解讀《城鎮老舊小區自主更新改造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據介紹,《指導意見》自8月18日起開始施行,目前已有一處老舊小區正在推進自主更新改造,即位于思明區大生里的省旅游局自管公房。該項目的實施過程將為我市其他老舊小區提供范例。
哪些小區能申請?
——房齡40年以上可申請更新改造
沈瑞全介紹,我市老舊小區存在的安全隱患、基礎設施薄弱等社會問題日益突出。為了促進城鎮老舊小區自主更新改造,進一步提升居住品質,市資源規劃局會同市住建局印發《指導意見》指導我市老舊小區自主更新改造工作。
根據《指導意見》,老舊小區內包含多戶業主的多層或高層住宅樓,建筑使用年限40年以上、建筑結構差、建筑功能不全、缺乏維修加固價值的;或因房屋結構已嚴重損壞或者承重構件已屬危險構件、經危險性鑒定為C級或D級危房的,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房屋所有權人可申請自主更新改造。
改造后面積能增加嗎?
——允許一定比例的增容擴面
沈瑞全說,為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質,我市將在政策上給予一定支持,允許一定比例的增容擴面。
具體來說,即在符合日照等技術條件的前提下,項目改造可增加不超過原面積20%的建筑面積,其中10%用于加裝電梯和建設公共服務及配套設施,10%用于原有住宅按套擴面。
此外,分類支持儲藏間空間置換。若原儲藏間或柴火間(雜物間)已計入原不動產登記面積的,項目改造時可不再保留,其建筑面積可等面積置換至戶內。未計入原不動產登記且有合法來源的,雖不能置換至戶內,但可繼續保留,并納入自主更新改造實施方案進行設計。
自主更新改造資金從何而來?
——主要由房屋所有權人自籌
《指導意見》明確,自主更新改造的建設資金主要由房屋所有權人自籌,并自行協商出資比例,可按照原建筑面積比例承擔。同時,業主可按規定提取住房公積金、使用專項維修資金、申請住房公積金組合貸款等多種渠道籌措資金,確保改造項目資金可持續。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我市也提出相應支持政策,允許按規定免繳、緩繳土地價款——因增設電梯、公共開放架空空間、建設公共服務及配套設施增加的建筑面積,以及新增地下空間開發且由全體業主共有的建筑面積,根據有關文件規定,不需要補交土地價款;因原有住宅按套擴面的,需要補交土地價款,可在辦理不動產權證前,或在房屋上市交易時補交。土地價款按申請受理時點的市場評估價補交。未補交土地價款的,登記時在產權證及登記簿中注明增加的面積保留劃撥用地性質。
(廈門日報記者 袁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