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別人的學生身份來進行認證,能輕易通過嗎?記者聯系了一個QQ商戶。告知需求后,對方提示“給我手機號碼,等一下會有一個驗證碼,告訴我一下”。記者按照操作,大約十分鐘之后,記者手機收到一條ofo的短信:“你好,恭喜你已經通過認證。”
商戶說,“你現在下載ofo共享單車,下載好了之后用手機號登陸就行了。”
記者再次登陸ofo,發現手機號碼所對應的用戶顯示已認證,學校為河北的一所職業技術學院。盡管ofo客服說,在北京,免押金的學生用戶只能打開學校里的單號車,但因為其使用的是不帶定位功能的機械鎖,所以不少單號車也被騎出了校園,并不影響使用。記者在非校園區域的路邊隨機試了一輛ofo,也順利獲得了密碼:
多位賣家表示,甚至連已經注冊過的普通用戶,也可以通過取消認證之后,重新注冊。記者詢問學生證信息是如何獲得的,這些賣家均不作答。
盡管ofo方面表示,這種幫忙做身份認證“不靠譜”,但是從現實來看,確實有漏洞可鉆。客服方面表示,如果有學生發現自己的身份信息被惡意注冊,可以提交審核申請。
針對以上行為,北京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楊琨認為,要視金額大小來認定。“關鍵在于情節。如金額不大,應認定為情節輕微,定性就是民事欺詐,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即可。但如是金額較大,累計達到當地詐騙罪的起刑金額的,則應該承擔刑事責任。中介的行為如何定性,要看他通過何種方式實現了幫助詐騙的結果。”
除了小黃車的學生身份認證,還有一些商家還會從事免費騎行券的買賣活動,記者在二手平臺上加了一個賣家微信,發了一塊錢紅包之后,對方就將記者拉近了一個名為“占便宜”的群,群成員接近300人,會有人不停的分享摩拜免費騎行紅包,有人表示“早點入群就好了,以前凈花錢騎了”。1塊錢起步的共享之路,也有人鉆空子,單車共享規范,路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