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轟鳴、車輪飛轉、緊隨而來的腎上腺素狂飆,全世界的男人對機車的欲望,似乎都有著一種原始沖動。從小喜歡畫畫的張志皓,以高分考入四川大學美術系,并以第一名的身份保送研究生。然而,連他自己也沒料到,讀研沒多久就開始瘋狂迷戀上摩托車,除了完成學業,在兩年的時間里狂改超過300輛機車,如今機車已經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在很多人看來,轉型的張志皓幾乎是放棄了自己的專業,為他惋惜。不過在張志皓的理解中,轉型不等于放棄,“我做機車是為了向浪漫的英雄主義情懷致敬,機車只是我表達藝術的一種方式和載體,無論造型還是配色這些理論支持全部都來源于我的繪畫經歷。”
第一次見張志皓是4月17日,陰雨多日后的成都天空變得晴朗異常,見面的地點約在成都雙流新興鎮的鄉間。電話里張志皓說他現在工作、生活都在鄉間,地方不太好找。由遠而近的馬達轟鳴聲,一輛淡藍色的本田復古摩托車從鄉間的小路上奔馳而來,一身精干的夾克裝,一頭長發隨風飄灑,眼前的他完全是名騎士。
穿過鄉間小路,油菜田邊就是他的工作室,落地玻璃幕墻、紅酒杯、架子鼓、臺球桌、雪白的背景墻還有一條隨時搖尾巴的狗……
一輛外形超酷的機車被主人顯眼的擺放在了臺球桌旁,這是他引以為傲的作品——復古款競速摩托。裸露流暢的車架、懷舊的牛皮小坐墊、發動機蓋上精致的手工雕花,陽光下這輛機車熠熠生輝。
“這是一輛79年的日本川崎KZ400機車,以前在日本就被改造過多次,在北京又露天停放了多年,到我這里時除了發動機外基本都銹死了。”為了紀念一部電影《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張志皓為這輛車重新設計了車架、減震、座椅、油箱。4年時間里這輛車被他改了7個樣式。最瘋狂的時候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要大倒騰一次,完全是按他自己對機車的理解,重新賦予它新的造型,新的風格。
他說,“我做這臺原創車就是想向我們80后、90后身上缺乏那種浪漫英雄主義情懷和機械工業文明致敬。摩托車只是我表達的方式,我想證明中國人也可以這樣玩機械、玩機車。”機車在圈子里一亮相,立刻吸引了多位北京、杭州的資深機車收藏者,面對高額的酬金,張志皓再次說了不。
2010年還在川大讀大三的張志皓開始迷上摩托車,在雙楠舊車市場花800元買了臺本田CG125騎回畫室,一把扳手一把螺絲刀開始了他的機車改裝之旅。畢竟是油畫系的高手,經他的手一搗騰,舊機車造型、配色都讓人眼前一亮。馬達的轟鳴聲讓寢室里的男生都亢奮起來,紛紛買車求他幫忙設計改裝。焊接、電路、機械構造、鈑金,樣樣都很陌生,許多機車都是幾十年歷史的老家伙,配件根本買不到,全得靠自己維修。從那時起張志皓就給自己定下每晚花4個小時學習機械維修和機車改裝知識,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現在。
父親覺得讀研究生的他是荒廢了學業,但張志皓的堅持讓遠在外地的父親不得不退步,甚至還當起他的助手,幫他收集采購二手機車。
玩了機車后,張志皓把目光又轉向了拖拉機。今年他已經在新疆訂購了一臺老爺拖拉機,準備運回成都。“用我的審美來重新改造定義拖拉機,完全是為了對我父親的致敬!”張志皓的爺爺是新中國第一批司機。他希望這臺拖拉機成為送給父親最好的情懷禮物,并呈現年輕人對精神的追求。(劉黎黎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譚曦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