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手術時的弟弟,可惜移植手術失敗
中午12點半,她從實習單位趕回學校宿舍,上樓前還收到了宿管阿姨給她留的一個紙箱,“別在宿舍久放啊。”阿姨不忘叮囑一句。黃明月知道,最近阿姨挺為難的:因為宿舍陽臺本來是不許放雜物的,學校會檢查衛生,她收拾在宿舍陽臺上的那些廢品,也許會讓阿姨被責備。
回到宿舍,黃明月來不及去食堂吃飯,先動手把陽臺上這兩天收來的十多個紙箱壓平、捆好。到了傍晚,等收她廢品的大姐來學校,又能賣十幾元錢。那位收廢品大姐的手機號,也是宿管阿姨給她的,聽說她家里的情況后,收別人的廢品3毛一斤,收她的按3毛5給。
前幾天,一個陌生人加了她的微信,給她轉了1500元,稱自己也經歷過家庭的變故,“當時舉目無望,現在看到你的情況,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所以幫你就像幫我自己一樣,關鍵是你要堅強!別放棄!”
這幾天如潮涌來的愛心,讓黃明月有點受寵若驚,“其實,我真的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做的也都是普通的小事。為什么這么多的好人都讓我遇上了。”她對記者說。
連番打擊
弟弟生病用去70多萬 還要再做移植手術
在黃明月就讀的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學生辦的李廣錄老師向記者證實,黃明月老家在信陽市羅山縣,一家六口人,父親是唯一的經濟支柱,常年在外打零工,還有一個癱瘓在床30多年的姑姑,一直依靠已經70多歲的奶奶照料。這幾年,學院都幫她申請了貧困生補助。
弟弟的出院診斷
去年2月,她年僅10歲的弟弟黃義剛被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萬幸的是有志愿者捐骨髓,父母和親友東拼西湊,去年8月在北京空軍總醫院做骨髓移植,花去了70多萬。自從弟弟生病以后,她父母都在北京醫院照顧,家里就失去了經濟來源。去年12月醫生告訴家人,第一次骨髓移植手術失敗,需要再一次移植。然而此時,父母已經負債數十萬元,接下來仍需五六十萬元的治療費用,這筆巨款像大山一樣擺在一家人面前。
輕松籌、愛心籌、騰訊公益……黃明月申請過許多網絡愛心籌款平臺,親筆寫下了一篇篇催人淚下的求捐文章,“假如祈禱會有聲音,恐怕老天早已震耳欲聾”。記者注意到,之前兩次籌款都沒有達到籌款目標,就被黃明月提前結束了,“實在是籌不到了,又急需用錢,有多少都只能先提出來用。”她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