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有一個特別的“自習室”——從周一到周五,不同時間段都有教師或高年級“學霸”專門坐鎮,為到訪的學生提供學業指導。
深夜,仍有不少同學在密西根學院學業分享中心學習。
這樣特殊的院系“自習室”,在上海交大又被稱為“學業分享中心”,全校一共有25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在一年多的發展中,這些學業分享中心逐漸成為了大學內教室和宿舍之外的“第三空間”——能夠提供學業輔導、專業咨詢、經驗交流和資料分享的開放共享空間。
教師、學霸輪流坐鎮
和大學內普通的自習室相比,上海交大的“學業分享中心”不僅有著更好的環境和硬件,最主要的特點是“分享”。
校級“學業分享中心”提供300冊圖書進行“圖書漂流”,并在每本書上附印了讀書筆記扉頁,方便讀者交流讀書心得。在包玉剛圖書館學業分享中心,影印成冊的700多本學霸筆記也供同學借閱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