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足協將這些找不到“組織”的女生們組成了一支隊伍,“紅細胞”其實是浙大足協會長彭暄格的綽號。
席鈺是“紅細胞的朋友”的一名隊員,她是浙大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的學生。
“其實喜歡看足球賽的女孩子挺多的,但身邊真正會踢球的不多。平時我們只是在足球課上接觸足球,像這樣的比賽還是第一次。”席鈺說。
她同時還是學校里一支男足隊的領隊,“有時候男生們在訓練,就跟著他們一起踢。”
“這一次突然發現,原來浙大里踢球的女生還是挺多的。”席鈺說。
如今喜歡踢球的女生越來越多
她們比男生踢球更純粹
柳志鵬和張束是浙江大學的足球老師,他們一個負責男足,一個負責女足。昨天他們到現場,看看有沒有好的女足苗子。
“起初擔心會不會有女生報名,但情況還可以。5支隊伍報名,至少有五六十名女生。”張束說,“有幾個女生踢得還不錯,我們以前沒有發現,以后也許會把她們招入校隊。”
他告訴記者,浙大原本并沒有給女生開設足球課,但每次上足球課時,一堆男孩子中總是會夾雜著幾個女孩子,“三十多人的班,一般會有三四個女生。”
5年前,浙大就專門給女生開設了足球課,大概有二三十個女同學來上課。3年前,浙大女足校隊成立,并開始參加省內高校之間的比賽,獲得過一次冠軍,兩次第四。
“如今整個浙大,有點足球基礎或是喜歡踢球的女生,大約有一兩百人左右。”張老師估計。
柳志鵬則認為,與男生踢球不同,女生踢球“更純粹”,“她們即使是輸了,也是笑一笑,不是特別在意。不像男生,可能會很沮喪。”
兩位老師都發現,以前浙大的女生最多只是喜歡看球,但這幾年,喜歡上場踢球的女生越來越多了,甚至有男生在踢球時,還有女生主動要求加入一起踢。
“希望通過這次比賽,女生們能更多地感受到足球的樂趣,并帶動身邊更多的女生來一起踢球。”柳志鵬說,“畢竟校園的綠茵場不僅是屬于男生,也應該屬于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