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教育方法
應顧及家長感受
“當事的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有個任務意識,這種意識對于大班的學生也確實很重要。”禪城區一所公辦幼兒園的黃園長稱,但具體到這一教育辦法確實欠妥。“教育的方法也要顧及到家長的感受,畢竟家長的自尊心和對教育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公開批評有些時候會引起家長的反感。”該園長表示,在群里讓家長“站隊”的方法也欠妥當。
“老師應該出于平等的心態和家長進行交流,真的有需要留意的地方,私信家長提醒會更容易讓家長接受。”黃園長說。同樣在一家幼兒園工作了多年的老師也告訴記者,自己此前也試過有孩子在幼兒園不愿意吃飯,或者調皮的情況。“為了讓家長相信確實是這樣,我也會用手機拍照片,但我都會私信給家長提醒,家長也非常接受。”
不過,也有教育人士指出,家長也不宜過于敏感。“如果家長覺得教育方法欠妥,也可以私下和老師交流,直接在群里起沖突并不是最佳的選擇。”該教育人士指出,如果老師因此積極性受到打擊,有錯不指,有偏不糾,長此以往,錯失的是孩子的最佳糾正期。
近年來,很多學校、老師不敢批評學生。青島市新近發布的“中小學校管理辦法”引發社會關注,就是因其提出的“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適當懲戒”,被認為是首次通過立法,向學校和老師授予“懲戒權”。
“如果家長都覺得一點批評都不能說,長期恐怕會有更多的‘小霸王’出現。”不過,該教育人士也認為,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對學生,都應該因人而異。同時,老師也不能夠因為家長對批評有意見,而“報喜不報憂”,應該通過合適的方法,客觀向家長反映孩子的真實情況。
(記者/陳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