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仙桃大數據與物聯網創新學院(以下簡稱仙桃學院)第二期公開課上,學院籌備負責人陳學義闡述了學院定期舉辦免費公開課程的初衷,即打造一所開放型未來大學。
“123體系”與“1313重大工程”
陳學義介紹,仙桃學院將圍繞“123體系”建設,通過“1313重大工程”實施,建設開放型未來大學園區,以創新方式培養新型人才,探索科教發展趨勢。
據了解,仙桃學院“123體系”建設內容中,“1”是指一個目標,建設開放型未來大學,打造一個集科技教育培訓、創新創業創造、研學觀光體驗多重功能于一體,科技產業結合的大學園區。“2”是指兩個平臺,一個是創新論壇,另一個是東山會堂(給創業失敗者提供再培訓、再創業條件)。“3”是指三個系統,即人才、產業、體驗系統。
而“1313重大工程”分別是指100個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題目,每年組織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開展大數據與物聯網相關的研究設計工作;引入國內國際一流大學30位教授,在仙桃學院內建立大數據應用研究實驗室;開展10個應用人才培訓工作,為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實施3項企業成長工程,對中大型、中小型以及小微初創企業實施不同的成長工程,以此促進協調創新。
大數據是“未來的石油”
3月22日,到場參與公開課程的各企業負責人以及高校人才達到近百人。擔任第二期公開課講課嘉賓的是中關村創新創業學院院長余昱鈞。余昱鈞介紹,大數據被視為“未來的石油”,是全球經濟低迷環境下的產業亮點,是戰略新興產業的最活躍部分。
在余昱鈞看來,當前大數據發展還存在“數據孤島”廣泛存在,“部門墻”、“行業墻”、“地區墻”阻礙了數據的流動共享等問題。余昱鈞建議加快大數據開放與共享;推動基礎性、戰略性大數據資源庫整合;加強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編制國家大數據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