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高考只是發病誘因 家長應提前關注孩子心理變化
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心理治療師劉婷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她的門診情況來看,每年臨近高考,因為考前壓力而到醫院就診的高三學生就會明顯增加。其中有一部分學生會因為考前壓力導致抑郁等癥狀入院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在入院治療的這部分學生中,高考只是他們發病的誘因,更重要的是跟他們從小到大長期形成的自我價值觀、性格特點、歸因風格、應對壓力的方式等有關。“他們的問題不是因為高考而存在的,高考是導火線,將他們本身存在的問題暴露了出來,這也是不是每個高三學生都會出現這么嚴重癥狀的原因。”劉婷提到,學生自我價值觀的形成和家庭、學校息息相關。
那么,如果有和晴晴類似癥狀的學生應該怎么辦?據劉婷介紹,出現這種癥狀的學生應該學會應對問題,而不是應對情緒。具體說來,應對問題就是要學會客觀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缺點的同時也要看到優點。同時,發現學習成績下降的原因,去考慮提高學習成績具體怎么做,而不是去想為什么自己的壓力那么大。
同時,劉婷提醒各位家長,高考只是孩子出現問題的誘因。家長應該從孩子讀高中,甚至更早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而不要等到高三孩子出現癥狀了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從小培養,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生活及面對挫折的能力,而不是抱著只要學習好一切都好的態度對待孩子。
除此,高三家長也應保持一顆平常心。何謂平常心?據劉婷介紹,家長不要因為孩子高三了,就徹底把孩子當做生活重心,為孩子提供一些高三之前享受不到的待遇。比如辭職專門照顧,天天特意送飯,過度噓寒問暖等。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就像平常一樣關心孩子,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情緒感受,多和孩子溝通,弄清孩子需要什么,再有針對性地提供相應幫助。
熱點問題答疑:
孩子出現什么癥狀,家長就應該帶孩子到醫院看病了?
據劉婷介紹,如果孩子出現情緒低落、焦慮、恐懼、緊張、遲鈍、失眠早醒等癥狀,經過努力自我調節還是無效,內心又感到很痛苦時,家長則應該帶孩子到醫院尋求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家長怎么做到和孩子有效的溝通?
據劉婷介紹,家長平時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感受,換位思考,少講大道理。如果孩子考差了,首先不要責備,先處理自己憤怒情緒后,心平氣和地與孩子積極溝通,了解考試考差的原因以及孩子自己如何評價自己考差的這件事。家長要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問他們是否需要父母的幫助,需要父母怎么幫助等等。
高三學生平時應該怎么自我緩解壓力?
1、勞逸結合,合理安排時間。學會合理科學的時間管理,勞逸結合。注重學習效率,課余也應該培養一些興趣愛好。
2、正確看待考試,合理歸因。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磨練抗挫能力。一次考試的失敗并不意味著人生的失敗。考好時,不一味歸于試題簡單、運氣好。考差時,能肯定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考慮到試題難度等外部客觀因素的影響,不完全否定自己。
3、學會放松。每天做2-3次,每次5-10分鐘的腹式呼吸(一定要是正確的腹式呼吸方法);安排一些戶外活動,戶外活動可以鍛煉身體還能緩解壓力。
4、積極自我暗示。緊張時不是想“我不能緊張,萬一考砸就完了”,而是積極暗示自己“我有些緊張是正常的,我可以漸漸放松自己,我能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