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了解到,隨著開學,近日,因為考前壓力到該中心就醫的高三學生增多。據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心理治療師劉婷介紹,每年臨近高考都會出現這種現象。她提醒廣大家長,高考只是高三學生出現問題的誘因,學生身上的問題可能存在已久,只是被高考的壓力激發了出來。因此,家長應該更早的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病例: 高三女學生考前抑郁 一遇考試就想逃避
晴晴是一名高三女學生,近日,她因考前抑郁被父母帶到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住院治療。據晴晴的母親介紹,晴晴的成績從高二開始下滑,之后學習狀態就一直都不怎么好,出現了畏懼考試的癥狀。去年3月份,晴晴沒有完成學校組織的月考。“當時還剩最后一科,她就說自己頭痛、心慌,沒法完成考試,于是跟老師請了假,沒有去參加考試。”晴晴的母親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今年2月上旬,住校的晴晴給她打電話說自己心慌,沒有辦法學習。“當時她說寧愿自己生一場大病,可以重新開始。聽了她的這句話,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于是就帶她來醫院了。”
但令晴晴媽媽感到奇怪的是,女兒只要離開學校,不談學習的時候,整個人的狀態就要好得多。“每次一到醫院,她就會給我說,她覺得自己好了,好像不需要看醫生了。”今日,在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晴晴說她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家長、老師都對自己有高的期望,自己也同樣抱有高期望,但她認為現實中的自己很差勁,覺得無論自己怎么做,都達不到大家以及自己內心的期待,因此很無助。而據晴晴介紹,她所在的學校是當地的重點高中,她也是在重點班,高三之后,她的考試成績一般是排在年級100名左右,全校理科生總共600名。而她理想中的成績排名是年級前20名。
晴晴的媽媽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他們家一共有三個孩子,晴晴是老大,也一直是另外兩個娃娃心目中的榜樣。高二之前,晴晴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高一期末考試還拿過獎學金。而晴晴告訴醫生,她經常在寢室熄燈之后繼續學習,一直要凌晨1點才休息,而且還失眠。由于睡眠不好,第二天上課也無法集中精力,而且看到比自己更努力的同學,心里也會心慌,生怕自己會落后。
目前,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晴晴的狀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再過兩天,晴晴將回到學校繼續學習,而晴晴的媽媽還是比較擔心。“害怕她一回到學校就又出現癥狀。”
醫生: 多因素導致自我認識出現偏差 潛意識出現防御反應
劉婷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晴晴之所以逃避考試,害怕回學校,考前抑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晴晴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入學時因為成績好而得到了助學金,現在學習成績下降,她怕助學金受影響而給家庭經濟帶來負擔,心理壓力很大。同時,晴晴的媽媽從小因為家庭原因而中斷了學業,因此就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了女兒身上,晴晴作為家中的長女,承擔了來自母親的這份壓力。除此,晴晴在學校最好的重點班,同學之間的競爭壓力大,她害怕失敗,害怕讓父母、老師失望,害怕被同學看不起。最后,從晴晴自身來講,受從小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影響,在心里認為只有學習好才能被人肯定,未來才能擺脫現在的生活,為自己找到一個新的出路。
據劉婷介紹,晴晴因為家庭環境、經濟條件、父母教育等原因形成了自卑、追求完美,好勝心強,過度在意他人評價的性格特點,存在自我認識偏差,自我評價很低,看到的都是自己不足的地方,而不能對自己做出一個客觀地評價。她之所以逃避考試,是因為大家對她的期待高,因此,在她的意識中,她害怕失敗。恰恰一考試就可能面臨失敗,她就可能會有一種痛苦的體驗。所以,晴晴就會出現潛意識的防御反應以進行自我保護。比如說,她會出現心慌、胸悶等身體不舒服的癥狀,這樣一來,這些就成為了一個考不好試的合理化借口。
因此,為了更好的恢復,晴晴出院后也仍然需要繼續吃藥。劉婷建議,晴晴回學校之后,如果再出現一些很嚴重的癥狀,她則需要在當地做心理咨詢和輔導。同時,晴晴自己也要學會正確客觀的評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