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打通促轉型 “上海模式”成樣板
GB/T 31888-2015標準實施以來,各地也結合實際進行了有益探索。上海市更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響應新政,加強對校服行業的監管,指導幫助校服生產企業加快升級改革以平穩“渡關”,為全國其他省市樹立了執行典范。
根據國家四部委《意見》和上海三部門《通知》的精神,上海市質檢院纖檢所積極開展相關標準宣貫會,讓企業主動適應標準;同時受邀給上海市一些中小學校的有關人員開展校服標準專題培訓,對標準的一些內容進行重點解讀,并就校方如何審核企業產品檢測報告等問題作了詳細說明。
同時,上海市教委也明確了校服采購實施家委會協商制度,校服價格不再設定上限,改為可有家委會通過校服的收費標準后由學校上報主管部門備案。
上海的校服改革的創新探索改善了校服品質提升與傳統監管模式的不兼容的問題,為各地樹立了政、企、校聯動的示范標桿。打通供需兩端,不僅使校服選擇透明化、校服產品品質化,也促成家長與校服企業以學校為平臺進行直接互動,讓中小學校服管理工作從生產、采購到選用全方位符合”校服新政“的要求。
品牌企業積極響應"新國標"
隨著新國標的普及、社會教育水準和審美標準的提升,校服行業正在經歷的轉型是一場勢不可擋的”生態變革“。這場浪潮中,也不乏有實力企業認為,校服新政的實施,對于優秀的校服生產企業來說實際是一種保護。“過去一些資質不良的校服生產企業隨意壓低校服制作價格,標準實施后,可以杜絕一些廠商憑著與學校的關系就能中標,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低價競標帶來的安全隱患。”覆蓋國內近3000所學校的伊頓紀德國際校服品牌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這樣的看法。
以伊頓紀德為例,2016年的銷售額為6億元,出貨量突破620萬件,而同年度,整個日本的校服訂購量也只有400萬件,在感慨中國校服市場容量巨大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日本最大校服企業的年出貨量是100萬件,銷售額卻超過19億人民幣。
鑒于中國校服市場尚未充分放開,校服品質升級剛剛起步,產業未來的發展潛力驚人。在響應新國標的同時,眾多優秀的校服企業也在通過人性化的設計、優質面料、精工制作爭取更合理的價格空間,促進校服市場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