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教師專業能力主動向外延伸
雖然運作公眾號花費了很多時間,但于曉冰認為這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是有幫助的:“一方面,微信公眾號需要不斷提供新內容,這督促我把自己的想法及時變成文字。另一方面,公眾號將自己的語文教學經驗和見解傳播出去,從而影響更多的老師。”
“楊春林的班”是浙江杭州長河高中楊春林老師的微信號,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名班主任。以班級學生的真實在校生活為素材,是他的微信號的亮點,這成了他與家長溝通的最好途徑,更是他專業生涯的點滴記錄。
“現在,老師們的公眾號已經成為一個教學輔助了。”李永樂說,霧霾天,很多老師選擇在公眾號上直播。教師參與到公眾號的運行工作中,與教師專業成長有怎樣的關系?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系副主任王陸認為,教師能夠利用公眾號這種形式,利用碎片時間將自己的實踐性知識顯性化,這是教師自覺進行專業發展的體現。“教師專業發展主要有兩個顯性指標,一個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增長,另外一個是課堂教學行為的改進,其中實踐性知識增長主要靠知識轉化,而通過運行公眾號這種方式進行知識轉化是非常有效的。同時,如果教師的公眾號緊扣教學內容,這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經驗傳遞方式,對于教師的教學有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