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關于課外輔導班的連續報道清晰顯示出我國校外培訓的“瘋狂”和父母的焦慮。盡管父母們大多也不認同這種課外培訓,卻依然趨之若鶩。因為別的孩子都在參加,自己的孩子若不參加難免會吃虧,于是家長只好跟著一起“瘋狂”,相互裹挾著越來越多地陷入一種類似“囚徒困境”的尷尬境地。
那么,德國中小學生參加課外輔導的情況是怎樣的?多項德國學生和家長關于課外輔導班的數據,清晰呈現了目前德國的課外輔導現狀。
課外輔導德國最不普及
調查顯示:就數學科目而言,德國參加課外輔導的學生比例(28.6%)不僅遠低于日本(69.8%)和韓國(66%),也落后于芬蘭(47.4%)、英國(41.7%)、丹麥(40.9%)、瑞典(39.6%)、法國(35.6%)和美國(29.7%)等歐美國家。
貝塔斯曼基金會委托完成的一項德國全國性調查顯示,在2014至2015學年,德國有14%的中小學生(6歲至16歲)參加了課外輔導。其中,參加課外輔導的小學生比例是5%,中學生的比例是18%。可見德國參加課外輔導的中小學生僅占少數。此外,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調查顯示,德國課外輔導主要集中在數學和外語兩個科目。德國15歲中學生參加各個科目課外輔導的比例分別是數學28.6%、外語28%、德語16%、自然科學15.3%。
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德國15歲中學生參加課外輔導的比例遠低于經合組織(OECD)成員方的平均水平(37.9%)。就數學科目而言,德國的比例(28.6%)不僅遠低于日本(69.8%)和韓國(66%)這兩個東亞國家,也落后于芬蘭(47.4%)、英國(41.7%)、丹麥(40.9%)、瑞典(39.6%)、法國(35.6%)和美國(29.7%)等歐美國家。在發達國家中,德國是課外輔導最不普及的國家之一,這自然也可以被視為對其學校教育質量的一種認可。
貝塔斯曼基金會的調查顯示,在參加課外輔導的中小學生中,39%的人每周參加課外輔導的時間是1小時,39%的人是每周2小時,11%的人是每周3小時,11%的人是每周4小時及以上。這一調查結果與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調查結果基本吻合,即德國大約90%參加課外輔導的15歲中學生每周的輔導時間在3小時以內。只有約10%的人參加課外輔導的時間多于3小時。
貝塔斯曼基金會的調查還顯示,在參加課外輔導的中小學生當中,26%的父母不需要為此支付費用。因為他們所參加的主要是全日制公立學校下午提供的課外輔導或者其他由政府資助的課外輔導項目。69%的父母選擇的是自費的課外輔導。其中,18%的父母每月為課外輔導的支出少于50歐元,30%的人每月支出是51至100歐元,15%的人每月支出是101至150歐元,4%的人每月支出是151至200歐元,僅有2%的人每月支出超過了200歐元。根據該調查負責人科里姆教授的計算,德國父母每個月為此平均支出87歐元。若以德國家庭平均每月收入2988歐元來計算,課外輔導的費用占比不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