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學校后,他每天出門等公交車時,就按學校教的穴位和按摩手法,對眼睛、頭皮和耳朵等關鍵穴位自我按摩,“精神確實好很多”。
最初,子女對老父親去求學并不贊成,來來回回坐公交車就足夠令人擔心。但劉恭世對學習的堅持誰也阻攔不了。
幸運的是,這些比他孫子輩還小的年輕同學對他照顧有加。每次上課第一排最中間位置,都會主動留給劉恭世。老先生眼睛不好,同學們會幫助他找到課本上的內容。
現在,圖書館是老人最常光顧的地方,學校也盡其所能為這位“高齡旁聽生”提供飲食、借書等各項服務。
中醫養生保健專業博士東方驚喜地發現,自從老先生來到班里,學生學習的熱情比以前高了很多,課堂秩序教學質量也都穩步提升。每一次回答問題和留作業,老先生都會高水平完成,“給孩子們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該校健康學院院長賈韶千說,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社會服務的功能,展示社會價值。專業開設初衷便是為了服務社會,培養行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