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回憶,在討論“錢學森之問”求解的根本出路時,三個白發蒼蒼的老者并列而坐。北大資深教授陳耀松先生首先說了“要靠民主”四個字,緊接著,鄭哲敏院士說:“要有自由。”隨后,李佩先生不緊不慢地說“要能爭論”。這一幕在旁人眼里真是精彩、美妙極了。
她和老朋友李政道也探討這個問題。李政道說單用一個“答”字不太合適,所以用了“求答錢學森之問”。李政道說,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問,“要創新,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
喜歡音樂、年輕時編排過《白雪公主》,演小矮人的李佩先生,也常和李政道談藝術和科學的關系。
春節時,李政道用炭筆畫虎、畫狗,當賀年卡送她。他倆認同:“藝術和科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
當然,李佩先生也有發飆的時候,不管自家客廳里,對面坐的是什么大人物。
她反對大學擴招。她反對現在大學減少英語課時。她對坐她家沙發上的一名大學副校長直搖頭,她反對人民大學辦物理、化學學院,反對清華大學辦醫學院。她反對“北大要把1/3副教授篩選下去,改革進行不下去”的悲觀論調。
她主張教育不能趕熱鬧。“要坐得住,不要趕熱鬧”。以前這句話常從郭永懷厚厚的大嘴說出來,他開口講話時笑意總是從嘴上放射到整個臉部。
在她90多歲的時候,她還組織了20多位專家,把錢學森在美國20年做研究用英文發表的論文,翻譯成中文,出版《錢學森文集(中文版)》。對外人,李佩先生常常講錢學森,卻很少提郭永懷,旁人說李先生太“大度”了。
李佩先生參觀“兩彈一星”紀念館 熊衛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