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件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領域的前沿裝備和技術集中亮相。11月7日至9日,第八屆國際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裝備展覽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本次展會以“聚焦海洋經濟新動能,推動潛水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由中國潛水救撈行業協會、國際潛水承包商協會、國際海事承包商協會聯合主辦。本次展覽會展示面積達2萬平方米,設有海工船舶、救助船舶、公務船舶、潛水裝備、海上新能源裝備、海洋探測測繪設備、應急救援裝備、海洋綜合服務、海上航空器、海洋漁業、市政工程潛水器材等多個高新科技展示專區,百余家行業領軍展商參展,全方位展示相關領域的新成果。
國之重器引人注目
本屆展會與2025廈門國際海洋周活動同期舉辦,將“大眾化”與“專業性”深度融合,不僅為涉海企業、科研院所、專家學者打造交流、合作、共贏的平臺,也為市民奉上一場“家門口”的海洋科技盛宴。記者在展覽會上看到,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海一號”能源站、1.4萬千瓦大型專業救助船“南海救103”輪、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潛鮫X100智能全向抗流水下機器人、集成自主航行與教學實訓功能的“新紅專”輪、海上溢油應急處理無人船“滿洋衛藍”等先進裝備和技術精彩亮相。
現場,被譽為“國之重器”的“深海一號”能源站模型引人注目。作為全球首座十萬噸級能源站,“深海一號”背后是一系列數據的支撐:3項世界級創新、運用了13項國內革新技術,總重量超過5萬噸,最大投影面積相當于兩個標準足球場,最大排水量達11萬噸。“按照‘30年不回塢檢修’的高質量設計標準建造,設計疲勞壽命達150年。”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能源站搭載近200套關鍵油氣處理設備,可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強臺風,同時在全球首創半潛平臺立柱儲油,最大儲油量近2萬立方米,實現了凝析油生產、存儲和外輸一體化功能。
“深海尋寶”有它們助力
深海蘊藏著各式能源寶藏,如何更高效率開發利用,離不開各式深潛裝備的“加持”。在中海輝固地學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展區,一款能夠在4000米深海作業的遙控無人潛水器吸引觀眾駐足。記者了解到,這款遙控無人潛水器名為“FCV4000”,采用自主設計研發的深水光電數傳控制系統,配備高清攝像頭、傳感器、機械臂等裝置,能在深海高壓、低溫等極端環境下執行海洋工程支持、油氣設施維保、海洋資源開發等任務。
由深圳潛行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潛鮫X100是一款水下機器人,從海洋資源開發、水下考古、應急救援再到漁業養殖等領域,都實現了“專業對口”。作為市面在售款式,該款機器人擁有過硬的水下技能,其入水后航速能達到每秒2.2米左右,下潛深度可達到350米。它還能實現在強流環境中穩定執行油氣平臺地基檢測、海底電纜巡檢、風電樁基監測等復雜作業。
(海西晨報記者陳起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