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以“中國醫保 一生守護”為主題的廈門市全民參保集中宣傳月活動啟動,通過全方位、多渠道、廣覆蓋的系列醫保政策宣傳,推動“應保盡保”,織密兜牢民生保障網,讓發展成果公平惠及全體市民。此次廈門醫保有哪些變化?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保障再加碼 財政補助提高30元
2026年我市居民醫保集中參保繳費期為2025年10月22日至12月26日。居民醫保個人繳費維持每人每年450元不變,財政補助標準進一步提高30元至每人每年830元,為個人繳費的1.84倍,年度綜合保障水平達60萬元。
需要提醒的是,自2025年起,除新生兒等特殊群體外,對未在集中參保期繳費的人員將設立醫保待遇等待期,等待期內發生的醫療費用,醫保將不予報銷。請參保人員及時參保繳費,以免影響待遇享受。
擴容暖人心 打破參保戶籍壁壘
自2025年9月1日起,我市職工醫保參保人員的非本市戶籍父母、配偶,如未參加職工醫保或未按照規定享有其他醫療保障,只需憑我市有效居住證即可參加居民醫保,享受與本市居民同等財政補助標準和醫保待遇,實現“家人在哪,保障就在哪”。此次醫保擴容,可讓更多在廈人員共享改革發展紅利。
此前,我市已放開兒童、學生群體參加居民醫保、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參加職工醫保的戶籍限制。
成長有“醫”靠 在校學生更有保障
此次,我市為在校學生提供更加精準、便捷的醫保服務。在廈參保學生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住院醫療費用無“起付線”,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減輕學生群體的就醫負擔;省內就醫免備案,跨省異地就醫備案后不降低報銷比例,且備案地、參保地可雙向刷卡結算,極大方便學子求學期間的醫療保障;連續參保的高校新生,在集中參保繳費期繳納2026年度保費后,待遇享受期從2025年9月1日起算,實現入學即有保障。
另外,廈門市持續優化參保繳費服務,構建起以“一碼直達”線上渠道為主、便捷高效的多元化繳費路徑,其中包括“家庭共濟代繳”“醫保錢包繳費”等模式。(廈門晚報記者 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