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衣物的人太多致擁堵該如何解決、這些衣物能否幫到有需要的人······愛心墻設立半個月以來,有贊許也有質疑,記者帶著這些疑問實地探訪愛心墻。

昨日,位于輪渡附近的愛心墻,整潔有序。
春節前,輪渡附近的愛心墻刷爆了廈門人的朋友圈,一行“只拿走自己需要的讓更多的人享受溫暖”的小字讓市民的溫暖頓時匯集在了小小的地下通道里。市民也對愛心墻進行探討,從對愛心的贊美到對可行性的質疑,社會各界紛紛提出各自的見解。
廈門愛心墻推出近半個月,現在是什么情況?市民們的擔憂解決了嗎?記者進行回訪。
1.過了一個假期,愛心墻被遺忘了嗎?
捐贈還在繼續
記者昨日上午在現場看到,愛心墻前僅僅放置了兩袋衣物,顯得整潔有序。愛心墻上還貼了一張告示,說明春節期間不接受現場捐贈,愛心人士可到明發商業廣場的百安居和蘇寧中間斜坡往上的“海峽公益愛心超市”或財富中心后方100米的興安路26號的“臨時捐贈點”捐贈。
“現在仍然有人不斷地在捐贈,目前衣物捐贈量已經達到一兩萬件了。”愛心墻發起人陳先生表示,愛心墻應該會繼續保留,相關手續在鷺江街道的協調下也在辦理當中。“保留愛心墻這一形式可以讓需要的人更容易獲取衣物,并且有利于宣揚城市的溫暖,具有符號性的意義。”
2.真的有人來取走這些衣物嗎?
每天都有人來取
記者觀察發現,從愛心墻開始運作后,每天都有人取走衣服,尤其是冬天御寒的外套最為熱門。
捐贈物中女性的衣物占大部分,而來現場取衣物的人則形形色色,不但有衣著樸素的男性,也有打扮時髦的女生,有五六十歲的大爺,也有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一位來廈門打工的年輕男子在愛心墻找到了一件全新的羽絨服,他反復問旁人要不要錢,當得到“不用錢”的答復后,露出了笑容:“這件衣服好,比我身上的保暖。”
志愿者小周告訴記者,衣物很多都是九成新,甚至不少衣服還未摘牌,而且這場愛心捐贈也往往演變為“舊物交換”,一些捐贈者在捐了衣物之后,也從愛心墻上發現了適合自己的衣服。“不僅僅是針對流浪漢,也是一場共享和交換。”
3.地下通道會被堵塞嗎?
每個小時都來清理
僅僅在愛心墻設置的第一天,捐贈衣物就占據了地下通道的半邊“領土”,圍觀、捐贈、挑選衣物的人群一定程度地影響了通道的暢通,這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擔憂。但現在的情況似乎好了許多,愛心墻下只有幾袋捐贈衣物,完全不會影響交通。
發起人小陳告訴記者,鷺江街道有協調相關工作人員每小時進行巡邏,把多余的捐贈衣物拿走,保證道路暢通。目前收到的數萬件衣物也主要放在鷺江街道提供的臨時倉庫里,接下來將和一些慈善機構共同探討要如何妥善處理這些愛心物資。
4.有的衣物大家用不上?
呼吁盡量選應季衣物
記者發現捐贈衣物里有些是夏季的衣物,有些衣物的類型不同也被混雜在一起,這導致志愿者在篩選時花費的精力較多。一位志愿者表示,市民在捐贈時應該要把衣服洗干凈,盡量分類捐贈,并首選應季的衣物進行捐贈。
針對一些用不上的衣物,有網友呼吁,可進行再生處理,交給專業的機構進行回收利用,或組織志愿者將部分不適合發放的衣物加工成拖布、玩偶等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