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縣地處山區,長期以來農業人口多,農村經濟有待發展,全縣的存貸款總量較小,人均金融資源占有率偏低,金融活躍度不高。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永春縣轄區金融機構數量不斷增加,種類不斷健全,金融服務功能日益完善,成為支持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力量。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1月22日,天寒地凍。已76歲高齡的村民康田土來到蓬壺鎮聯星村助農取款服務點領取存款,到村里的店鋪買東西。“我年紀大了,又不能坐車,有了助農取款服務點,在家不遠地方就能取款,購買生活用品就方便多了。”康田土說。
聯星村是一個邊遠鄉村,離蓬壺鎮區近15公里。“以前村里的老人取錢要跑到鎮里,如果坐摩托車要40—50分鐘,自從這個點設立后,老人取錢就方便多了。”聯星村助農取款服務點負責人吳寶興說。
金融服務不出村。作為銀行網點在邊遠農村的延伸,永春縣金融系統大力推廣的助農取款服務點已經成為以助農取款服務為核心,集繳費、轉賬、查詢、小面額人民幣供應、涉農小額貸款咨詢和金融宣傳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示范點。
近年來,永春縣金融機構致力于改善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特別是近兩年,人行永春縣支行圍繞普惠金融目標,先后制定《永春縣銀行卡助推美麗鄉村建設方案》、《人行永春縣支行加強助農取款服務點建設實施方案》,督促縣轄四家助農取款服務收單銀行全面規范助農取款服務點管理,提高農村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打通金融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截至2015年年底,該縣共建有助農取款點235個,村級行政區覆蓋率達100%,惠及農村人口45.6多萬人,全年發生交易81.27萬筆,金額0.92億元。
消除金融服務空白
2015年11月23日,設址于桃城鎮823東路商業大廈的永春漳農商村鎮銀行揭牌開業。該銀行是永春縣首家由金融機構主發起、民營資本參與的銀行,以“服務‘三農’、服務小微企業”為市場定位開展業務。
據了解,目前永春縣轄區內的銀行業機構有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銀行、泉州銀行、泉州農商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9家銀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太平洋財險、平安財險等4家支公司和12家保險營業部;華福證券、東興證券等2家營業部。其中農村信用聯社在全縣22個鄉鎮設立31個信用社,11個鄉鎮設立郵儲銀行支行或營業所。
“機構不斷健全夯實了普惠金融服務基礎。目前,永春縣每個鄉鎮至少有1個銀行服務網點,已消除金融服務空白。”中國人民銀行永春縣支行行長蘇亞民說,同時,互聯網技術應用和信用體系建設提高了永春金融服務的普惠性。
隨著農村地區網絡覆蓋率的逐年增長,永春縣使用金融機構網上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結算的人數逐漸增多。至2015年年底,永春縣全年網銀開戶41.35萬戶,金額376.24億元;手機銀行24.76萬戶,金額240.56億元;電話銀行16.43萬戶,金額966.9萬元。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逐漸深入,為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提供了基礎。截至2015年年底,永春縣共建立農戶信用信息檔案11.44萬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84.57%,累計發送農戶貸款146.59億元。
創新產品讓更多人群獲益
2015年12月底,邁臻香業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劉金坤聽說永春農信社推出普惠金融香都卡,該卡貸款額度大,隨取隨還,方便周轉。他就立刻找信貸員辦了香都卡。“我們公司從事的是香原料竹篾的生產,去年剛入住香都二期,資金投入比較大,這一個月來我用香都卡進行資金周轉,非常方便且利息省了很多。”劉金坤說。
2015年11月,永春縣農信社針對永春香產業的發展推出“福萬通——普惠金融香都卡”。“該卡具有貸款、消費、轉賬等功能,免擔保,信用額度在5萬元—30萬元,有效期3年,這對于一大部分剛起步階段的香產業企業家的資金籌集幫助很大。”永春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理事長黃文新告訴筆者。目前,永春縣農信社已經辦理包括佛手卡、香都卡等普惠金融卡8300多張。
近年來,針對農村地區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永春縣金融機構積極地從產品設計、經營管理方式、擴大抵質押物范圍等方面,不斷進行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使農村各類組織及農民普遍受益。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相繼推出商標權專利權質押貸、香業貸、蘆柑貸、茶葉貸、花卉貸、林好貸、商好貸、循環貸、美麗鄉村貸、農村兩權抵押貸、農戶人身意外保險+聯保貸、農戶(企業)聯保貸、公司(專業合作社、行業)+農戶貸、農機具政府補貼收益權質押貸、農戶異地創業貸、大學生助學(創業)貸等。 “這些貸款品種涵蓋著農村生產、生活、流通等方方面面,為永春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蘇亞民說。(蘇福彬 葉茂建 陳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