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港區作為全省第二個、全市首個獲得“中國長壽之鄉”的區縣,在全市率先實行發放高齡補貼、建立老人健康檔案、成立健康長壽研究會、建立壽星資料庫,各項惠老民生工作不斷呈現新亮點,實現新突破。全區老年人社會保障穩步推進,惠老舉措逐步落實,尊老敬老社會氛圍日益濃厚,老齡事業呈現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
惠老政策 提升幸福指數
今年起,泉港區進一步加大助老扶老力度,在全省率先擴大老年人高齡補貼發放范圍,從80周歲以上擴大到70周歲以上,至目前70-79周歲、80-89周歲、90-99周歲、百歲以上老人高齡補貼發放標準每人每月分別提高到50元、80元、100元、300元。“十二五”期間,泉港持續對高齡補貼實施提標擴面,五年累計發放高齡補貼近3000萬元,惠及8000多名老人。
為促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泉港積極落實高齡補貼、建立健康檔案等惠老政策。“十二五”期間,該區全面開展6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累計為65歲以上老年人建檔28543份,建檔率達90.5%,確保老年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效落實。
據悉,下一步泉港將持續運營“中國長壽之鄉”品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養老產業,新建社區服務站、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老年服務中心等區鎮村三級養老機構,切實增強百姓幸福指數和文化軟實力,打造康壽文化品牌。
養老助殘 增進服務水平
近日,泉港區民政局、老齡委辦、殘聯、電信局等單位聯合到峰尾鎮誠峰村,開展以“互聯網+”居家養老助殘黨員先鋒行動為主題的“兩學一做”進社區活動。活動現場,為老年人提供骨密度檢查、免費理發、服務咨詢等服務,同時向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發放居家養老專用4G智能手機,讓老人享受到“多元化”居家養老助殘服務。
為增進為老服務水平,泉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在山腰街道、后龍鎮、峰尾鎮推行“互聯網+”居家養老助殘模式,為符合條件的對象提供基礎信息服務和實體援助服務,將70周歲以上的老人、特困失能老人、重度殘疾人、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等納入居家養老助殘政府購買服務范疇。
此外,泉港全面推進志愿助老服務,常年組織志愿者走訪慰問空巢老人及失獨老人等活動,推動志愿助老服務常態化。該區婦聯利用“三八”節、母親節、重陽節等節日組織開展家庭關愛志愿服務活動、關愛空巢老人特別行動;團區委組織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號代表、義工開展“共青團員義務星期六”——走進困難孤寡老人活動;區衛計局、民政局、涂嶺鎮政府在區福利中心開展“愛護關節 樂享晚年”世界關節炎日義診活動等,營造多部門聯動的良好氛圍。
愛老孝親 弘揚孝道文化
“久病床前有孝女,兒媳當學吳梅珠。”在泉港區前黃鎮流傳著這么一句話,說的是78歲老人吳梅珠的孝道事跡。吳梅珠的母親陳沿娘一生勞作,20多年前突患膽結石住院,吳梅珠每日來回四小時到涂嶺爬山采藥,給母親治病,任勞任怨。
幾十年如一日,吳梅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悉心照顧百歲婆婆的孝行獲得當地群眾的贊譽,她也因此先后榮獲“泉港區十大孝”、“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第四屆泉州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泉港積極推行康壽文化,開展弘揚孝道活動,弘揚尊老敬老傳統美德。該區每兩年開展一次評選表彰“感動泉港·道德之光”、“泉港十大孝”活動,營造孝老愛親的良好氛圍;每年開展以走訪慰問百歲老人、重度特困失能老人、百壽宴、義診、健康講座等為內容的“敬老月”活動;持續開展“百善孝為先”公益文化節系列活動和康壽文化節系列活動,促使孝道文化傳承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