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豐澤區教育系統眾志成城齊抗疫,逆行路上,黨員教師勇當先鋒,藍衣執甲、晝夜奮戰,用擔當與堅守踐行著“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初心使命,共有1200多名黨員教師分布在全區194個封控點,參與后勤保障、核酸采集、流行病學調查、物資配送、心理咨詢等服務工作,譜寫一個個感人至深的黨員教師戰“疫”故事。
與時間“賽跑”的流調志愿者
3月14日晚7時30分,豐澤區第二實驗小學的黨員教師林燕芳接到電話,包括她在內的學校23名教師被派往迎津社區,成為流調志愿者。她二話沒說,立馬上陣,經過培訓后,成為疫情防控中的“調查員”。“您好,我是豐澤區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想要和您核實幾個問題。”林燕芳老師與同事、社區工作人員兩人一組,一人撥打電話,一人負責登記,爭分奪秒地投入工作中,連續撥打了3個多小時的電話。天色已晚,大家顧不上喝水,喉嚨也覺得干啞了。
流調志愿者們的累,不僅是連續數小時高強度的工作,還有不被理解的累。“有一位群眾覺得我打過去的不是座機號碼,可能是詐騙電話,不愿意提供現居地址,還有小部分群眾沒聽完我說什么就把電話掛斷了。站在群眾的角度來看,群眾接到陌生電話擔心遇到騙子是正常的,我們可以理解,也不會生氣。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能耐心解釋,盡量得到他們的理解。”林燕芳說。
封控小區里的教育專班
“請通過樓梯志愿者進入樓梯居民群,了解信息。”“嚴格執行封控要求、足不出戶,各樓棟張貼‘提示’,寫上志愿者的電話號碼,便于居民遇急事聯系。”自從3月24日轉戰封控區金帝花園抗疫以來,區教育局工作專班在區教育系統工會主席吳良必的帶領下,爭分奪秒地緊張工作。大家分工協作,每一天忙碌于物資配送、入戶核酸、信息核對、溝通協調等工作,晚上輪流值班,為小區疫情防控提供及時支援。

教育局干部下沉金帝花園封控區工作
3月28日,全天下雨,專班的所有同志在風里雨里,淌著水用板車一趟又一趟地將物資及時運送到各樓棟。衣服、鞋子全部濕透,已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大家都說“急群眾所急,我們的心是火熱的”。區教育核算中心主任連燕芬、教研室副主任楊佩瑩、教育股陳海燕、辦公室陳麗蓉等都是老黨員,她們帶頭示范,每天準時到崗。黨辦主任林水強家里兩個孩子小、老婆工作又忙,毫無怨言,堅守一線。年輕干部施映紅連續十幾天在抗疫一線超負荷“戰斗”,摸排信息、入戶消殺。招生辦黃蔚村堅持值夜班,把好小區門,巡視各樓棟。即將退休的王鉑銣每天堅持到崗,默默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力量。
埋頭苦干的抗疫協調員
疫情發生后,城東中學積極響應號召,120名黨員中除了初高三年段老師備戰中高考,其余96位黨員全部到周邊社區支援疫情防控。
晚上九點多的城東中學辦公室,第一黨支部書記林攀崚老師剛剛分配好第二天的志愿交接工作,接著撕開了一盒餅干,這是他當天的晚餐。自13日以來,林老師一直忙碌著疫情防控教師志愿服務工作,沒辦法準點吃飯已變得稀松平常。第二天天還沒亮,林老師便早早來到所負責的海濱實驗小學核酸采樣點,做好領隊的預先準備工作。為了讓教師志愿者能安全健康地服務于社區的志愿服務工作,他每天每輪班次都反復講解要如何注意個人自我防護。他隨時關心著教師志愿者的吃飯情況,不讓每個教師餓著肚子參加服務工作。結束當天的志愿服務工作,及時做好臺賬記錄,匯總并上報主管部門。
雖然每天都超負荷工作,可他還是說 “我不累,我身體好,能頂得住,看到每位教師志愿者都能安全的到崗、回家,能幫助所在區域的居民們,按時按點地完成核酸檢測工作,我做的一切都值得,這是我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情。”
特別的愛 致敬逆行者
外面的店都關了,200多名社區工作者、醫生、志愿者吃飯怎么辦?3月21日晚上,得知情況后,豐澤實幼云谷分園執行園長黃清華,連夜召集人員開會研究供餐增援問題,克服困難,調集廚房、阿姨、保安等人員,趕在3月22日11點準時提供200多份午餐,送到云谷社區、云谷小學、云谷花苑、盛世天驕4個核酸檢測采樣點,為辛苦的工作人員送上熱飯。此后,幼兒園每天按時配送午餐,每次要分裝2520次,完成打包餐盒、裝袋等系列流程,并新增提供晚餐和9個點工作人員早餐的服務。
疫情發生以來,她已負責調配教師397人次,前往千億社區東涂社區等8個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增加供餐服務后,每天需要協調廚房人員緊張等問題。學園的大廚、保安叔叔住在鯉城,跨區出入不方便,怕影響200多人的吃飯問題,她及時協調,安排他們住在學校里。每天上午6點、下午3點的備餐時間,她準時到廚房,當起了“幫廚”。每天幾個小時下來,沒停歇過。她說,作為黨員就要發揮帶頭作用,雖然辛苦,可是當看到忙碌的工作人員,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再忙碌都覺得值得。
戰“疫”進行時 教研不停歇
豐澤區教師進修學校黨支部及全體黨員率先聞令而動,組成四支志愿者服務隊,由黨員教師帶頭,下到豐澤區東海街道的寶山社區、寶秀小區核酸檢測采樣點,8小時一輪班值守,從社區參與志愿服務回來,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線上教研中去。家在東海灣的黨員老師柯秀妹凌晨2點半就起床,給當醫生的兒子準備早餐,因為他要在3點半前到達醫院集中下防控一線。清晨5點左右她就要趕到寶山社區采樣點,做好全身防護,搬椅子、擦桌子、貼磁條,開始一天的核酸采集工作。
與其他教研員一樣,回到家里后,她又要匯集學科教研組群里提供的包括課例、微課視頻、電子教材、預學導案、作業設計等優質教學、課程資源,發布相關的資源平臺以供師生使用,不遺余力地分享各類教學資源,讓大家有課可依,隨時在教研群里答疑解惑。除了參與常規的線上教研提升教學效率及質量外,還要進行線上視導工作,助力教學平穩推進,聚焦備考,共“課”時艱。
“疫”路無畏師者擔當
劉麗蕊是泉州東湖中心幼兒園保健醫生,面對疫情,她主動請纓,與大家一道投入到疫情防控殲滅戰中。當安排志愿者服務時,學園考慮她愛人已在單位進行封閉無法回家,家里又有兩位年邁老人和兩個小孩要照顧,沒有把她安排下去,她卻說“沒關系,我可以的”。于是,她第一時間報名申請到社區當志愿者,協助社區開展各項防疫工作。
她無畏風險,堅持值凌晨早班,穿上防護服走入核酸采樣的人群中,維護秩序、提醒居民戴好口罩、幫助群眾查找健康碼、錄入檢測信息……看似簡單的工作,有了志愿者的協助,核酸檢測采樣時間開展得越短,交叉感染的風險就會降低。一次女兒突然嘔吐拉肚子,哭鬧不止,同事們都勸她回家看看,但她卻強忍心酸吩咐家里人照顧,自己依然堅持在崗位上。“防疫最需要我的時候不能臨陣脫逃,家里事再大也是小事,防控疫情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疫情面前,她沖鋒在前,在家庭與防控不能兼顧的情況下,她堅守崗位,克服困難,排除干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