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揭日本變態性教育性文化
傳達性知識,
關鍵不要太露骨
這系列的小短片,非常有意思,網友贊嘆,臺詞很有內涵,配音很不錯。那么,這些小短片是怎樣想出來的呢?揚子晚報記者昨天幾經周折,聯系到了負責劇本寫作的@BigD_大D,他名叫丁崝,現在在北京一家網絡公司工作,今年30歲。丁崝對記者說,這組小短片的創意是@灰色泰迪熊提出來的。
“雖然現在我們在不同的公司工作,但是以前共事過,那天,‘泰迪熊’說,讓我寫一組腳本,要生動有趣,于是我就照做了。”“我們的要求是要做到大人小孩都能看,但不能太露骨,因為有些笑話大人覺得無所謂,而對小孩來說就不太好。”丁崝告訴記者,寫腳本是用業余時間寫的,大概用了兩三個星期。“創作意圖主要是想用戲謔的語氣來改變談性色變的事情,盡量給小孩子們提供一些教育,或者給家長提供一些問題的答案。”
在短片中負責手繪且主導作用的“泰迪熊”趙引龍說,這種形式叫做手繪MotionGraphics(MG),是近兩年興起的科普傳播手段,但是這種鮮活有趣的表現手段在科普領域應用還不多。趙引龍說,在與科技網站果殼網的接觸過程中,萌生出了科學傳播的念頭,于是便嘗試創作了一些科普小視頻,而手繪MG最能發揮自己特長。“既然是科普方向的內容,確保內容的科學性十分必要,因此,請專業的編輯認識來幫忙審核策劃和做腳本,來做這件事。”趙引龍表示,作為非專業不著名的畫畫作者,算是能勉強勝任畫師工作吧,以后還將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