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吳向記者展示傷情

小吳發生燒傷事故的美發店
閩南網12月4日訊 26歲的晉江女子小吳,本著愛美之心去拔火罐,沒想到反而“引火上身”。
事故發生在今年10月24日南安市官橋鎮一家美發店。當時,技師錯拿起一罐酒精,扣在小吳的大腿上,火苗迅速躥上小吳的身體,燒傷面積達40%。
40天過去了,因為治療、恢復緩慢,小吳拖著燒傷的身體,一直難以正常生活。“還沒嫁人,卻遇上這種事。”最令她氣憤的是,賠償問題遲遲談不攏,日前,她將這家店告到了12315,她說,這家店根本不具備做美容的資格。
【事件回顧】
一項“減肥療程”竟然“引火上身”
酒精罐扣腿上一把火躥上身
小吳,晉江市磁灶鎮人,經營著一個瓷磚批發店面。
今年7月,她在南安市官橋鎮鎮區逛街時,偶然接到一張減肥宣傳單,一家名為“利來美容美發室”的店家稱,“不用打針,不用吃藥”,拔火罐就可以減肥。小吳欣然前往。
一個療程分20次,收費3000元,兩個療程下來,小吳已經是這家店的會員。10月24日,做第三個療程第一次拔火罐時,意外發生了。
當時,小吳穿著一條半身裙。技師錯拿一罐酒精,扣翻在小吳的大腿上,酒精隨后被引燃,火苗順著大腿、臀部向上猛躥,疼痛不已的小吳,趕忙將半身裙拉下脫掉,一陣慌亂中,總算熄滅了火。
店老板馬上將小吳送去官橋醫院。一天后,小吳被轉送至解放軍180醫院。治療20多天后,已花去兩萬多元的醫藥費,小吳帶著傷痕,回家休養。
全身燒傷40%
店家拒談賠償
昨日,小吳向記者展示傷情。她的左手、雙下肢等部位皆被燒傷,大腿上留下近50厘米長的傷疤,蔓延的傷痕呈紫色或潮紅色。小吳說,現在她仍不能正常走路。小吳已委托福建八閩司法鑒定所做傷情鑒定,11月26日的鑒定結果是:深二度全身燒傷,面積占全身40%,建議治療整容費用是13萬元,誤工5個月,護理期3個月。
“還沒嫁人,就被燒成這樣,這種心情只有自己知道。”小吳說,事發后,店老板曾派人前來護理、陪護,也繳納了部分治療費。但現在店老板突然提出“傷好后再協調賠償”,她很難接受這一態度,希望美發店可以給她一個合理的解釋和賠償。
隨后,小吳撥打電話12315向工商部門反映情況,并向當地派出所報警做了筆錄。小吳還在工商部門發現,這家店沒有美容資格。
【實地追訪】
拔火罐要許可證?
店家承認“不懂”
昨日,記者來到事發現場。這家在工商注冊名稱為“南安市官橋鎮利來美容美發室”的店面,打出的招牌是“集美發、美容、美體為一體的會所”,一樓是美發,二、三樓是美容、美體。
自稱是該店法人的李先生接受了記者采訪。他說,小吳出事后,他立即派員工開車,送小吳去了醫院,之后應其家屬要求,又將小吳送去解放軍180醫院就醫。“一方面超額墊付了所有醫藥費,一方面組織專人臨床陪護。”李先生說,店里一直在積極面對這件事,愿意通過協調給予小吳合理賠償。
李先生表示,一旦小吳傷情鑒定出來,即可就賠償展開協調。昨日下午,雙方就協調問題再一次進行了溝通。
記者提出參觀位于二、三樓的美容、美體店,李先生拒絕。
李先生堅稱,美容是他們的經營范疇;技師也都在專業美容班培訓過,頒發過相關證書。但他同時也承認,“拔火罐只是減肥項目之一,需要什么許可證,我不懂,也不了解有什么部門對此把關、管理”。
【部門說法】
南安工商局:初步判斷該店是超經營范圍
昨日下午,記者從南安市工商局獲悉,南安市官橋鎮利來美容美發室注冊于2009年3月,法人為李先生,經營范圍是美發。
南安市工商局法制科工作人員介紹,小吳可通過自主協商、仲裁和自訴三種方式尋求幫助,也可向當地工商部門反映情況。依據上述情況,該人員說,可初步判斷該美發店確實超經營范圍,可依據《個體工商戶條例》第二十二條:個體工商戶登記事項變更,未辦理變更登記的,由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15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吊銷營業執照。
南安市衛生局衛生檢查大隊監督一科陳科長表示,將著手核實、調查,并盡快將調查結果反饋。
【專家分析】
拔罐不當易致傷害對熟練程度要求高
泉州市正骨醫院推拿科葛醫生介紹,拔火罐主要用于促進血液循環,治療風濕、腰背肌肉等癥。對于減肥,拔火罐如操作得當,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拔火罐無論是在醫療范圍還是在保健范圍,都需要專業一點。
他說,針對拔火罐,目前尚沒有明確區分醫療和保健。但在醫療范圍,拔火罐對醫生的專業熟練程度有一定的要求,要具備主治、中級職稱等職業資格才可操作;經驗豐富的專業中醫師,拔罐操作迅速,并對酒精的濃度、穴位的找準、罐子大小的選擇、引火的時間、何時起罐等都拿捏得很準,才不會對患者造成傷害。但外行來操作,則很難精確把握。
在保健范圍,在允許經營的范圍內,經營者應考慮具備初級保健按摩師資格、中醫美容師等專業資格人員。葛醫生建議市民在拔火罐時,應選擇到具有醫療資質的單位,根據癥狀確定穴位和拔罐方式。
操作上,葛醫生還介紹了一些要點:棉球不宜過濕,一則容易引起滴漏,二則容易殘留;點燃搖晃后要立即取出,不能讓棉球觸碰罐口;要迅速貼在診療位置,控制火罐時間。(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史國亮 謝明飛 實習生 張鴻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