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教育部門考慮在中小學試辦“第三學期”,引起部分教育團體反彈。“教育部長”吳思華12日說,名稱造成困擾,將邀集各方代表研商。
臺“教育部”預計于2015年起挑100所中小學作實驗,在暑假推動本土、才藝、運動、語文、數字學習等多元課程,課程規劃2至4周,學生可以自由參加。
上述“第三學期”的概念,引起部分教育團體反彈,批評暑假縮短、增加學生學習壓力。“教育部長”吳思華12日說,使用“第三學期”的名稱,可能造成困擾,將于13日邀集各方代表,研商適當的名稱。
吳思華表示,“教育部”試辦“第三學期”,主要有4個核心要素,包括人文、數字、偏鄉、實驗,有推動的必要。舉例來說,傳統補救教學把課程再重新上一遍,對學生不見得有用,學者提出新的教學方法,和數字、人文結合在一起,讓學習更活潑。
吳思華認為,“教育部”訂定2年計劃,是希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機,2年實驗如果效果好,可以讓更多學校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