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毒淀粉事件,從五月爆發至今,陸續發現越來越多食品,都使用添加順丁烯二酸的淀粉制作,臺灣平面媒體爆料,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二月就掌握相關資訊,卻隱匿三個月後才對外公布,導致風波持續擴大,衛生署特地召開記者會致歉。
五月,臺灣爆發毒淀粉事件,從一開始的魚漿類淀粉制品,像是黑輪、甜不辣,到珍珠、粉圓,還有著名小吃蚵仔煎等等,接連被爆出,使用順丁烯二酸的淀粉制作,現在有平面媒體爆料,臺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涉嫌隱匿實情。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這些所有產品,被我們抓到之後,我們就一定是下架回收,不會讓它流入市面。”
衛生署特地召開記者會澄清,但根據了解,食藥局早在今年二月,農歷過年前,已經掌握相關訊息,4/3檢驗出,三件可疑毒淀粉,卻僅通知廠商下架,等到4月底,檢調要求配合調查,才驚覺事態嚴重,5/13發布新聞稿,卻注明順丁烯二酸,毒性低,對人體沒有致癌性,三個月的空窗期,數量無法估計的毒淀粉食品,早被民眾吃下肚。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這一點,或許是在整個過程中間,有個疏漏之處。”
食藥局對外道歉,但官方沒有訂出檢驗標準,讓受到波及的下游廠商,無所適從。
主婦聯盟理事主席黃淑德:“而且檢驗報告如果出來,還有檢驗結果相抵觸,請問你相信哪一份。”
毒淀粉風波還沒落幕,現在臺灣又爆出,認證的有機米含有農藥,醬油添加致癌化學成份,單氯丙二醇,因為各種因素死亡,原本應該遭掩埋銷毀的斃死豬,遭不肖業者重新包裝販售,黑心貨全臺流竄,讓民眾無奈,政府連基本食品把關,都沒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