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中華總會館曾被視為最堅固的“反共堡壘”
來自美國僑界的一則新聞,在臺灣“一石激起千層浪”。過去長期和臺灣當局關系友好的舊金山中華總會館,近日通過表決,決定撤下已飄揚八九十年的“中華民國國旗”。由于歷史原因,不少海外華僑社團有濃厚“國民黨情結”,即便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他們仍視退守臺灣的國民黨當局為“正朔”,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的提高、僑務政策的落實,越來越多的華僑會館改掛五星紅旗。改旗易幟的背后,是海外華僑對“祖國”二字認同的轉變。
二十世紀上半葉國民黨和華僑歷史淵源很深時光回到100多年前。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遭清政府通緝后,輾轉于東南亞、歐美等地,常在各地唐人街、華僑會館發表演說,號召海外華僑聯合起來,推翻清廷統治,掃除專制積弊。在創建民國的革命中,廣大華僑捐款捐物,甚至不少人因此獻出寶貴生命。因此,孫中山曾多次贊譽“華僑為革命之母”,感激華僑為祖國革命做出的犧牲。
1919年10月10日,歷經多次改名,“中國國民黨”的名字最終確定下來。北伐戰爭期間,國民黨在海外的支部星羅棋布,美國有百余個支部,黨員數超過1.2萬人。加拿大僅有華僑數萬,加入國民黨者就有1萬多人。蔣介石形式上完成中國統一后,象征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廣泛地飄揚在海外華埠上空。早在1926年,國民政府就成立僑務委員會,專做海外僑胞的工作。
二戰時期,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更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征,許多海外華僑在日本投降時,都積極掛出民國國旗,以象征自己對祖國的擁護。
國共隔海對峙時期不少僑團淪為“反共堡壘”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民黨敗退臺灣。在祖國認同方面,海外華僑也出現分化。總體來說,東南亞華僑較認同大陸,美國華埠的左、右派勢力則是勢均力敵。在升旗問題上,華僑中的不同派別也常發生沖突。1949年10月9日晚,加州華工合作社在舊金山同源會禮堂舉行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在會場升起五星紅旗。但開會不久,華僑中的右翼勢力便前來鬧事,雙方發生激烈沖突。據一些老華僑介紹,當時在海外華埠,左派燒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右派燒五星紅旗的情況經常發生。
不過后來大陸出現極左思潮,許多歸僑在大陸受到不公正待遇。與此同時,臺灣當局則加緊做海外華僑的工作,華僑的祖國認同感也發生變化。
陳文琪是菲律賓華僑,祖籍廣東大埔,幾年前和臺籍太太一起回臺灣定居,去年曾來廈門參加兩岸僑聯論壇。據他回憶,當時的臺灣“國民大會”、“立法院”都有席次分配給華僑,每年還會安排華僑返臺參加“雙十慶典”。另外,臺當局對年輕一代華僑的教育也很重視,專門撥款在海外援建華文學校,組織華僑子弟回臺參加夏令營或接受學歷教育。在臺當局的經營下,海外不少華人社團淪為“反共堡壘”。“那時在海外華埠,國民黨勢力是占優勢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隨處可見。”陳文琪告訴導報記者。
民進黨執政時期許多僑團拒絕與臺當局接觸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中國大陸,僑務工作也步入正軌。隨著大陸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大陸新移民的加入,海外華人社會的認同感也發生微妙變化。當時海外華埠分為三股力量:親大陸的華僑,出席公開活動一般攜帶五星紅旗;親國民黨的華僑,以老僑胞居多,參加活動常揮舞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傾向“臺獨”的華僑,外出則喜歡帶上民進黨黨旗。
2000年,民進黨執政后,拋出“華僑三等論”,第一等是1949年以后從臺灣走出來的華僑;第二等是在臺灣念過書的僑生;第三等才是傳統華僑、有華人血統的僑民。海外華僑大部分祖籍大陸,民進黨獨厚“臺僑”的做法,引發海外僑胞的不滿。綠營執政的八年里,不少傳統僑團拒絕與扁“政府”接觸,向臺當局登記的社團從原本的9000多個減少到4000多個,幾乎流失一半多。另外,華僑回臺投資,也從2000年的3億美元,銳減到2008年的2000萬美金。
這一段時間,也是華埠易幟的高峰期。上世紀末,陳文琪去美國華埠參訪時,還能看到很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到了扁“政府”時代,五星紅旗越來越多,舊金山、洛杉磯等地的很多傳統華人會館紛紛改掛五星紅旗。
聲音歸僑陳文琪:“華埠易幟是大勢所趨”
馬英九當選臺灣領導人后,兩岸關系進入新時代。在兩岸出現大和解的背景下,僑界出現休兵的呼吁。《美國僑報》曾撰文稱,僑界不僅要“求同存異”,更要爭取“聚同化異”。不要成為政治勢力可以利用、分化的對象。
舊金山中華總會館和紐約中華公所,是美國華埠很有影響力的兩大社團,曾被喻為最堅固的“反共堡壘”。近日,舊金山中華總會館決定撤下“中華民國國旗”,而紐約中華公所則重申“對‘中華民國’的支持非常堅定,不會撤旗”。對此,歸僑陳文琪說,“華埠易幟是大勢所趨,哪個海外游子不渴望有個強大祖國為后盾,大陸現在不僅國際地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升。”陳文琪認為,隨著思想保守的老一輩華僑凋零,絕大多數年輕華僑會支持或不反對與中國大陸交往。
舊金山僑社出身的臺灣前“立委”孫國華表示,現在兩岸和解,雙方往來頻繁,島內政治人物去大陸絡繹不絕,臺方已無法阻擋海外僑社與對岸互動,更難以像過去宣傳“漢賊不兩立”一樣,要求僑社選邊站。(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