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評社報道,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于2月28日在臺北市二二八事件紀念館舉辦“二二八事件66周年座談會”,與會者都認為應還原歷史真相,不能讓有心者繼續訴諸臺灣悲情,挑撥族群仇恨,將二二八轉化為分離運動的催化事件。
座談會由統盟主席紀欣主持,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世新大學教授戚嘉林、統盟副主席、文學作家藍博洲參與座談,近50位統派支持者出席聆聽。為對二二八事件死難者及其家屬表示哀悼,紀欣在座談會開始時,先與全體與會者起立默哀一分鐘,接著行座談。
對于“勿忘3月屠殺”游行,紀欣表示,民間統派有責任還原及厘清歷史真相,也有責任教育民眾,不讓二二八事件繼續被人操弄;這些人說“當局對二二八事件檢討太過膚淺”,要尋求歷史真相,但他們早已將其定性為“屠殺”,何有探究歷史真相的誠意?
她指出,這些人號稱要藉游行喚起民眾記憶,但二二八已被訂為假日,無人不知二二八,反倒是不再放假的臺灣光復節,以及七七抗戰紀念日,民眾多已淡忘,這對于為反對日本殖民統治及參與抗戰而犧牲的數萬臺灣同胞何其不敬。這些人還宣稱游行目的是要“抵抗新的外來政權”,這更正作實了“臺獨”份子利用二二八事件分裂國家的企圖。
戚嘉林表示,二二八在臺灣是與“臺獨”相連結的政治問題。日據末期,日本在臺灣征調20.7萬青年入伍,據日本厚生省1948年4月發布的資料,當時臺籍日本兵死亡人數達30304人,卻從不見有人紀念那3萬亡魂?可見“獨派”團體的記憶是選擇性的,旨在撕裂臺灣社會;二二八事件當時臺灣情況特殊,事態緊急,沒有條件完成司法程序,就以政治方式處理,所以二二八事件可說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的時代悲劇。
王曉波指出,國民黨當局未能及時探討事件真相及其發生的原因,讓二二八成為外省人的“原罪”,至為遺憾。魯迅的摯友、學者許壽裳對臺灣文教編譯有重大貢獻,二二八事后發生后,次年在宿舍被暗殺,今年遇害65周年了,但兇手刺殺動機撲朔迷離,可見二二八事件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如今兩岸已經和解,二二八在島內也獲得平反,此時是把二二八從政治還給歷史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