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陳水扁手抖、結巴及走路不穩情況日益嚴重,扁民間醫療小組昨天指出,陳水扁因腦病變導致非典型帕金森氏癥,應予保外就醫,以免衍生致命性變化。臺北榮民總醫院則稱,非典型帕金森氏癥是扁可能病因之一,將持續追蹤檢查,并給藥進行癥狀治療。
北榮心身醫學科主任周元華說,他去年12月中旬即以主治醫師身分,向臺北監獄提出出院準備報告,建議陳水扁轉到慢性醫院療養精神,同時追蹤神經方面的問題;轉至監獄附設醫院或返監追蹤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卻未獲回應。“法務部次長”陳明堂稍晚表示,會尊重北榮醫療團隊專業。
陳水扁民間醫療小組昨天赴“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小組成員、神經內科醫師陳順勝說,他去年9月起為扁看病,扁第一次寫下“一位前‘總統’之死”,第二次寫“我會死在獄中”,最近則寫“我可以死了”,不但憂郁情緒未減,字跡也在改變。
周元華說,根據扁主述,他手抖已近一年,住進北榮后神內醫師也發現他手會抖,且轉至精神病房后情況轉劇,“扁在紙上畫圈,抖動曲線會固定出現在東北方向,這假不了?!?/P>
北榮神經血管科主任陳昌明說,根據顫抖圖等檢查,扁手抖頻率固定,約每秒6.6次,確定不是精神疾病所致。至于真正病因,有可能是本態性顫抖癥、帕金森氏病或非典型帕金森氏癥。
他說,憂郁癥、腦部退化性疾病,以及精神分裂藥物,都有可能造成非典型帕金森氏癥,至于本態性顫抖癥發生原因目前不明。
陳順勝則以扁腦部皮質層多處出現中等度萎縮,認為扁的手抖、結巴等非典型帕金森氏癥,以及重郁、妄想等精神癥狀,都是腦部多系統受侵犯的結果,且導致的功能性障礙幾乎不可逆。
臺北馬偕精神科醫師陳喬琪說,大腦病變不是心理疾病,沒有適當治療不會好,甚至會造成失智。他說,扁大腦病變主因是壓力,因扁唯一盼望是看孫子。他呼吁,扁不可能逃跑,盼讓扁回家養病。